有數以萬計台灣民眾參與,在“總統府前要求馬英九退回與北京簽署服貿協議的示威在臺北時間30日晚8點前和平結束。 抗議活動組織者聲稱,35萬身著黑衣群眾在“總統府前靜坐。臺北警方則稱,抗議者的人數為21萬人。
抗議的焦點是臺北和北京去年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據台灣當局稱,該協議將向海峽兩岸的企業開放銀行、醫保和餐飲等服務行業。
《華爾街日報》報導,反對者稱,該協議對企業集團有利,台灣中小型企業將很難參與競爭。他們還稱,該協定的談判程序並不透明,他們擔心隨著兩岸經濟關係變得更緊密,大陸可能會對台灣施加更多影響。
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上周表示,該協議有助於增強台灣的競爭力,抗議者的擔憂是沒有根據的。他還說,不通過該協議將有損台灣作為交易夥伴的聲譽,也可能會導致近年來不斷升溫的兩岸關係出現倒退。
“讓利這一因素愈是突出,年輕人對服貿就愈發不安。
** 反服貿深層原因:憂經濟衝擊 政治同化**
《紐約時報》分析稱,引爆台灣學生以如此激烈的方式衝擊的兩股導火索,一是“中共党國資本主義挾自由貿易帶來的貧富差距和階級分化;二是對中共政權的“反抗和恐懼,加上對台灣的“本土認同。兩股導火索被國民黨“立法委員的便宜行事點燃,一舉炸翻了台灣政治體制。
《紐約時報》報導稱, 無論是中國大陸還是台灣當局,對服務貿易協定的宣傳都是“對台灣有利、“大陸向台灣開放八十項,台灣向大陸開放六十四項......,更簡單的說法就是“讓利。《華爾街日報》報導也稱,台灣政府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此前表示,兩岸簽訂服貿協定將使台灣服務業新增1.2萬個就業崗位,最大的受益者將是零售和倉儲業。該機構還說,協議有可能讓臺灣的GDP多增加 0.025-0.034個百分點。
《紐約時報》報導稱,中國大陸的廣大市場,將為臺商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一點無需懷疑。相對的,台灣也要向大陸企業開放市場。根據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鄭秀玲的計算,向大陸開放六十四項服務業後,直接、間接受到影響的勞工將超過四百萬。這個人數是台灣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勞動人口的五分之二。中國大陸資本雄厚的的企業一旦進入台灣市場,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紐約時報》分析道,因此,“讓利這一因素愈是突出,年輕人對服貿就愈發不安。因為這意味著階級分化和貧富差距將隨之加深。他們感覺到馬英九政府是以他們未來創業發展的可能性,換取現下擁有強大遊說力道的資本家的利益。為了阻止自己遭到“世代剝奪,他們起而奮力抗擊。
《紐約時報》分析稱,第二個因素,是憂心台灣自由開放的政治、社會環境將因為服貿遭到侵蝕。報導稱,隨著兩岸長期隔離分治,政治體制差異愈來愈大,對中共政權的“恐懼和不信任,在反服貿一役中展露無遺。
報導稱,只要出現一點修改,整份服貿就必須退回重談。除非中共領導人同步鬆口,否則台灣當局接受重談的可能性幾近於零。換句話說,最可能的結果還是這紙服貿協議最後照章通過生效。
報導稱,除了協議,還有高層政務人員互訪,例如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問台灣,甚至是習近平與馬英九的會面等。這張“馬英九早已規劃停當,一路推動到任期屆滿的路線圖,都將因為這場服貿爭議而走來“難如蜀道。
** 學者析反服貿背後政治意圖**
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張麟征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採訪時指出,這場學運是以反服貿為名在搞台獨,但馬英九沒有能力處理,也怕被批評為搞藍綠統獨,未戳破學生的真正目的,而且媒體或為收視率、或怕被支持學運者攻擊,因而同情、美化、姑息學生,不敢公平論斷,使社會誤以為學生是代表民意,令人悲哀。
她認為,會造成今天這種局面,主要是過去20年的“去中國化教育,讓青年學子視大陸為“仇人,且“立法院長王金平當初的不作為,未當機立斷清除學生,馬英九又懦弱,不敢派警察進入“國會驅離,導致今天兵敗如山倒,學生和其背後的教授、民進黨合流,等著在年底的“七合一選舉收割戰果。
《中國時報》報導,美國尼爾森報導30日刊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授、美國在台協會理事卜道維的觀點,他毫不客氣地指出,不論台灣學生霸佔“立法院,或是民進黨霸佔發言台,都是非法行為;如果在美國,是不會容許的。他甚至認為這是民進黨的選舉手法。
他表示,民進黨的問題在於自己是“立法院的少數黨,所以只要涉及關鍵利益,或符合選舉動員的目標,民進黨會用盡一切方法阻止國民黨,“利用這些議題以獲取政治利益。
民進黨前立委、文化大學國貿系教授郭正亮昨晚在《TVBS》電視臺“麗文正經話節目上表示,民進黨是樂得躲在學生背後。
張麟征說,**台灣把服貿鬧這麼大,大陸內部也在研究似乎讓利太多,若台灣否決或退回服貿,大陸不會再與台灣重啟談判,台灣的經濟就會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