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星 | 達米恩•查澤雷——不懂爵士樂的編劇不是好導演

亞太日報

text

文|亞太日報記者錢雯秋綜合報道

歌舞電影《愛樂之城》(《La La Land》,港譯《星聲夢裡人》)勢不可擋地紅遍全球。除了票房和口碑,在今年的頒獎季中也是風光無限:7座金球獎盃、6座奧斯卡獎盃,其中包括最佳導演獎。此前更是獲得14個奧斯卡提名,追平1951年第23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彗星美人》和1998年第70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泰坦尼克號》的提名記錄,成為奧斯卡獎歷史上並列獲得最多提名數的影片。

有影評人稱其為《泰坦尼克號》後又一愛情經典。歌舞片一向帶着濃濃的懷舊氣息,本片充滿各種向經典致敬的畫面。在這復古又精緻的聲畫背後,是導演達米恩•查澤雷費盡心思的創作。

查澤雷憑藉《愛樂之城》獲得第89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查澤雷出生於羅德島州,母親是位作家,法裔美籍父親是先驅地位的電腦科學家,也是爵士和藍調音樂的忠實樂迷。查澤雷年幼時深受導演愛德華‧茲維克(Edward Zwick)講述美國南北戰爭的史詩電影《光榮戰役》(Glory)啟發,立志踏入電影圈,但高中時迷上爵士鼓,1天最多可以練8小時。直到他上哈佛大學攻讀視覺研究,才發現他真正的志向在電影。

哈佛求學期間,查澤雷和同班同學兼室友賈斯汀•赫維茨(Justin Hurwitz)(也就是後來《愛樂之城》和《爆裂鼓手》的作曲人)在畢業論文中探討如何用低成本製作一部歌舞片的概念。花了5萬美元,查澤雷自編自導了一部黑白歌舞片《公園長椅上的蓋伊與瑪德琳》,他還擔任了攝影、剪輯,為電影中的原創歌曲作詞。

《愛樂之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右一)和兩位主演在第74屆金球獎上合影

2010年,查澤雷完成了《愛樂之城》的原始劇本創作,但沒有製片方願意投拍這樣一部原創的現代歌舞片,因為這種題材缺乏群眾基礎,很難引起共鳴。“我被告知《愛樂之城》的概念和素材似乎不具有任何商業價值,”即便後來找到了願意投資的製片方,但他們提出了很多現在看似無理的要求:需要把男主角從一個彈爵士樂的鋼琴家變成搖滾樂手,複雜而龐大的開場設計以及苦樂參半的結局也需要被修改。這樣的改動有違查澤雷的創作初衷,因此他放棄了這次合作計劃,影片也就這樣一直被擱置着。正如製片人霍洛維茨所說,“許多人都說我們是在試圖拍一部昂貴的‘古董’電影。”

《爆裂鼓手》劇照

絕望之中,查澤雷創作了爵士樂題材的作品《爆裂鼓手》,講述的是一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和魔鬼教師之間的故事。是他根據自己和朋友的故事改編的。查澤雷曾經為了練鼓,把大腿練得流血。他表示,相比較起與生俱來的天才或是超能力,他覺得鳳凰涅槃更讓人覺得動人。《爆裂鼓手》在2014年聖丹斯電影節突出重圍大放異彩,以330萬的製作成本博得了全球近5000萬美元的票房,2015年在87屆奧斯卡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提名,並最終斬獲了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在內的三項大獎,讓查澤雷一躍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年輕導演。

拍攝《爆裂鼓手》時的查澤雷

在《爆裂鼓手》成功之後,《愛樂之城》的項目得到更多製片方的關注。六年後,查澤雷終於完成自己的心愿,把音樂劇以一種現代的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愛樂之城》和《爆裂鼓手》都是講述音樂人追逐夢想並與現實和解的過程。查澤雷大方表示自己更偏愛《愛樂之城》。凝聚了六年的心血的《愛樂之城》是他“最初的”夢想,“可能我拍《爆裂鼓手》就是為了證明我能拍好《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劇照

《愛樂之城》的成功讓大家看到了夢想照進現實的樣子:“我們籌備這部電影的時候,肯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別人當成傻子,因為沒人想做這樣的電影,也沒人認為這樣的電影應該拍出來。它就像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就像米婭在《愛樂之城》里的那句台詞‘也許這只是一個白日夢,永遠都不會實現’。在籌備電影的6年時間裡,我們感覺真的就是那樣。我們希望它能實現,但在現實世界裡,沒有任何跡象證明它會實現。所以我對‘做夢的傻瓜’這個說法有深深的共鳴。”

認真拍攝中的查澤雷

“拍歌舞片的誘惑就在於,如果你搞砸了,則沒什麼能比它更糟;而如果你拍好了,則沒什麼能比它更好。”查澤雷的堅持和專業使得原本被冷落的歌舞電影再次大放異彩。而當全世界都在為《愛樂之城》感動甚至瘋狂時,查澤雷已經整理思緒,着手準備下一部電影了。

(亞太日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