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峙一景。 李典 摄
中新网宁波6月29日电(见习记者 李典)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出发,坐船行至东北方向约40分钟,叶家第五代守塔人叶超群便来到了自己的工作地点——七里峙。在这里,他将和岛屿上的百年灯塔一起,度过“远离尘世”的一周。
灯塔,被称为“大海的眼睛”,过往的船只通过它来判断方向与位置。在东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灯塔:花鸟灯塔、鱼腥脑灯塔、下三星灯塔……其中,一些位置重要的灯塔便会有它的守塔人。
叶超群扛着生活物资上岛。 李典 摄
今年32岁的叶超群守护的是位于宁波舟山港交通要道上的七里峙灯塔。从他的高祖父开始,叶家已经守塔五代。叶超群说,他从守塔41年的祖父叶中央身上学到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灯塔精神。
因为守塔,叶中央曾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台风夺去了生命,妻儿也因自己守岛而遇难。常年处在阴冷潮湿环境下,他还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和肺病。
“爷爷对逝去的亲人有愧疚,但他从没有讲过放弃。”叶超群说,“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守护那一盏指路明灯,让自家悲剧不要在别人身上重演。”
在祖父无私付出的感染下,叶超群亦选择接力守塔。5年时间里,他在工作日重复着定时检查灯塔是否正常运转、观察海面有无异常等。单调枯燥的工作使得叶超群与灯塔成了朋友,“每座灯塔都会发出自己独特的频率,就像是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一样。”为了排遣寂寞,海岛上养了4只猫和2只狗,“就是想让这里更热闹点儿。”
海岛的日子不比陆地,生活物资靠的是人力搬运。每次上岛,叶超群和同事都会带上采买好的米、水及肉菜。一旦遇上海况不佳无法补给的日子,岛上常常“弹尽粮绝”。为此,他们在岛上开发了多处菜地,种上黄瓜、茄子、辣椒等改善伙食。
值班中的叶超群。 李典 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叶超群在岛上度过了今年的春节。站在七里峙的最高点向远处望去,可以微微看到陆地。陆地上家的方向,成了他最为挂念的地方。
检查灯塔设备。 李典 摄
“但其实,我们比父辈们的条件好了很多。”从父辈的讲述和自身亲历中,叶超群“看见”了太多中国航标事业的变化。从起初人为每小时为煤油灯塔上弦到灯塔实现自动运转、从海面单一的灯塔指引到数字化的航标数据库、从被动的船舶报备到“船载+岸基”自动识别系统……愈发先进的科技应用让叶超群这代守塔人已然从繁杂的守塔事务中解放出来。
“如今,灯塔的文化价值日益凸显,精神内涵也日渐丰富。”叶超群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发扬百年传承的灯塔精神,守住内心深处的那份热爱。
实际上,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包括七里峙灯塔在内的11座“浙东沿海灯塔”已于2013年入选第七批中国重点文保单位。但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灯塔精神还是未能成功“出圈”,为公众所熟识。
风雨中的七里峙。 李典 摄
几年前,参加完于韩国仁川举办的国际航标协会第十九届大会,叶超群颇有感慨,“韩国很多灯塔是作为文化平台供大众参观、学习的,我们灯塔文化价值的挖掘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呢?”带着这份思考,叶超群常常走向荧幕前,希望把灯塔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
今年年初,刚刚晋级为父亲的叶超群为儿子取了一个特殊的乳名——“塔塔”。他说,等儿子大了,他要为孩子好好讲一讲灯塔与守望的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