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PMI各規模企業均現收縮 廣東率先為企業“減負”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姬婧瑛】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3月1日發布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0%,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延續下滑趨勢且創下三年多來新低,制造業艱難依舊。2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7%,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繼續位于擴張區間,顯示非制造業持續釋放活力。

發布數據顯示,制造業各規模企業均處在收縮區間,不景氣狀態持續小型制造企業境況最差。其中,大型企業PMI為49.9%,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中型企業PMI為49.0%,與上月持平;小型企業PMI為44.4%,比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

從分項指數看,生產指數高于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于臨界點。制造業生產保持增長的同時市場需求卻在回落,存在庫存積累壓力。

目光移至歐美國家,3月1日,Markit發布數據顯示,歐元區2月份制造業PMI終值為51.2,環比下降1.1個點。其中,德國制造業PMI為50.5,為15個月以來最低;法國制造業PMI為50.2,為2個月以來最高;意大利制造業PMI為52.2,為12個月以來最低。而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3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49.5,美國制造業仍在萎縮。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稱,美國制造業正面臨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艱難時期。

在分析PMI回落的原因時,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春節假日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停工減產,制造業生產和市場需求均有所回落;二是隨著近兩個月生產經營活動的放緩,企業原材料采購量繼續下降;三是由于企業員工集中返鄉,制造業用工量有所減少。

不過,趙慶河認為,雖然PMI有所回落,但也有一些積極變化。本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比上月大幅上升5.1個百分點,達到50.2%,自2014年8月以來首次升至臨界點上方。此外,企業信心有所增強,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9%,升至較高景氣區間,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廣東省公布為企業“減負”計劃

2月29日,廣東省政府公布了《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及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個行動計劃。

到2016年底,為全省企業減負約4000億元,其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約200億元、人工成本約250億元、稅負成本約2150億元、社會保險費(含住房公積金)約350億元、財務成本約650億元、電力等生產要素成本約150億元、物流成本約250億元。到2018年底,要將僵尸企業市場出清,控制產能過剩行業生產,其中鋼鐵產能控制在4000萬噸以內;去庫存主要集中在商品房庫存上,在全部消化2016—2018年供應溢出約630萬平方米商品房的基礎上,力爭再化解2000萬平方米的商品房庫存。其中各城市負責化解1000萬平方米商品房庫存。

另外,廣東省將在未來三年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比如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通、能源、電信、公共服務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珠海—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等一批合作項目,帶動工程機械、電氣設備、網絡通信、海洋工程等我省企業優勢裝備產品輸出。境外產業集聚基地和經貿合作園區、馬來西亞馬六甲皇京港及臨海工業園、伊朗格什姆自貿區、沙特吉贊經濟城等合作項目為重點規劃推動的項目。

未來廣東省將著力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人工、稅負、社會保險、財務、生產要素、物流等成本。人工成本上,要求保持收入水平增長幅度與勞動生產率提高相適應,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稅負成本上,落實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生產要素成本上,推動電力、油氣的市場價格決定機制。

另外,廣東降低了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和社會保險費率。

廣東省住房公積金繳存上限由20%降低至12%,繳存基數上限從月平均工資的5倍降低到3倍。企業可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狀況在5%—12%自行確定合適的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對繳存住房公積金確有困難的企業,可經單位職工代表大會或工會討論通過后,申請降低繳存比例至5%以下或者緩繳住房公積金。

從2016年下半年起,醫療保險單位費率下調到5.5%左右。從2016年3月1日起,失業保險單位費率從1.5%下調至0.8%。在繼續貫徹落實2015年10月1日工傷保險平均費率從0.63%下調至0.43%的基礎上,2016年指導各市制定實施八類工傷保險行業基準費率政策,對執行新費率后行業基準費率升高的,繼續實施階段性下調費率措施。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推進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