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緣何“南冷北熱”

财新网

text

【亞太日報訊】滬港通開閘首日“南冷北熱的局面凸顯。北上“滬港通在昨天(17日)下午2點前當日130億元人民幣的額度全部用盡,而南上交易額度卻使用不及兩成。南北向交易熱度在兩地“鳴鑼開市後,即形成鮮明對比。

“最怕的預期沒有出現:之前一怕沒有交易,二怕過於瘋狂。投資者理智、清晰。港交所(0388.HK)總裁李小加在收市後如此點評滬港通的首日表現。

資金較量懸

截止兩地市場收市時,南向交易的105億元人民幣的單日額度尚剩餘87.32億元,只使用了16.8%,而北向交易的單日額度130億元人民幣,則早在今日13點59分就已耗盡。以此推算,北向“淨買入A股的資金流向是南向“淨買入港股的7.35倍。

而對於南北成交量的鮮明對此,李小加指出,北上成交多以重磅藍籌股為主,且多半是機構投資者。除了涉及A+H股價差之外,相信部分由QF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轉投滬港通投資管道,撇除QFII因素外,新增資金不多。

而南下“港股通方面,李小加則指出,目前單筆成交金額比較小,投資者仍處於觀望態度。且由於不熟悉境外資本市場,仍需要時間讓內地投資者適應香港市場操作規則。

“北向交易遠遠超過南向交易,在我們的預期之中。 瑞信中國研究主管陳昌華向財新記者說到。

陳昌華用資金量的對比來解釋個中邏輯。他說,目前全球股權基金的規模大概20萬億美金,假設他們拿3%投資中國,就是6000億美金,但是通過QFII投資A股不到500億美金,可以想見這其中的“缺口有多大,海外機構投資者對於投資中國興趣濃厚,而且加之他們先前通過QFII投資A股的經驗,因此北向交易遠遠超過南向交易並不奇怪。

海外機構投資者擁有中國相關股票,包括通過QFII和RQFII投資的A股,以及投資海外中國股票的資金量,大概是內地機構投資者通過QDII投資A股以外市場股票資金量的28倍。“可見雙方資金的較量還是有差距。

兩地估值差異

資金較量懸殊只是一方面,估值的差異也是導致“南冷北熱的原因之一。

昨天滬港通第一單買入的是長江實業(0001.HK)。滬指以2506.86點開盤,以2474.01點收盤,高見2508.77點,低見2472.45點,全天下跌0.19%。

恒指則以24313.06點開盤,以23797.08點收盤,高見24313.06點,低見23787.28點,全天下跌1.21%。

滬股通568個標的昨天有330個上漲187個下跌,漲停3個,沒有跌停,最大跌幅7%。

根據格隆匯的統計,滬股通標的前三季盈利平均增長8.43%,七成個股連續三年派現,平均市盈率9.65倍。相對于目前創業板市盈率來說,滬股通標的價值非常明顯。

而港股通中268個標的,58個上漲193個下跌,最大漲幅11.9%最大跌幅12.2%。走勢明顯比滬股要弱。

268個標的中84只個股破淨,平均市盈率23.3倍。相對於滬股通的平均市盈率9.65倍,港股通的市盈率似乎不佔優勢。

估值的吸引,導致資金北向流入。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市場首席投資官Patrick Ho也表示,北向資金流向活躍主要歸結于,全球投資者對A股的熱情在滬港通開市第一日集中凸顯。同時,市場對於A股將于明年6月納入MSCI全球指數的預期,也刺激國際投資者湧入內地資本市場。

投資門檻差異

相比之下,南向“港股通則顯得冷清。Patrick Ho說到,對於50萬元人民幣起跳的投資限額限制了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熱情。而且,內地高淨值投資者已經在通過滬港通之前通過其他管道獲得了投資離岸股市的機會。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向財新記者給出了相似的觀點。他指出,50萬的投資限額把合格投資者限制在了內地高淨值投資者,但這批資金來香港本來就有很多管道,比如可以通過地下錢莊和賭場,並且可以以更低廉的資金成本進入香港。

“該來的錢已經部署到香港了,不用等到滬港通開通這一天。反倒對於境外投資者而言,滬港通所帶的投資中國股市的機會是以前沒有的,因而出現了紮堆湧入的現象。洪灝說。

陳昌華也解釋說,內地的大散戶如果想投港股的過去幾年已經投了,而國內的機構投資者可能因為基金投資要求的限制,暫時並不能投資港股。

除了兩地資金流向以及投資限制等因素外,洪灝也指出,日本經濟資料給香港市場帶來的波動,也讓南下投資者對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望而卻步。

日本17日公佈第三季度經濟資料。第三季度GDP環比年率意外下滑1.6%。此前路透調查預估第三季GDP增長2.1%。第二季度GDP修正後為萎縮7.3%,為2011年3月地震和海嘯以來最大降幅。

“香港市場緊密連接外部市場,受到世界市場尤其亞太市場的影響頗深。日本糟糕的經濟資料為香港股市帶來極大的波動性。對於南下投資來講,滬港通生不逢時,許多投資者為暫避波動,在滬港通的第一天持觀望態度。洪灝指出。

匯率價差受關注

滬港通開通第一日,匯率差價問題亦成為爭議的焦點。按照滬港通交易規則規定,內地投資者買入港股時,證券公司利用港幣賣出參考價計算投資者需要支付的人民幣資金;投資者賣出港股時,證券公司利用港幣買入參考價計算投資者可以得到的人民幣資金。

據上交所今日公佈的匯率參考價,港幣匯率買入參考價0.7671,賣出參考價0.8145。有香港券商機構人士計算,“按參考價計算,如果是100萬人民幣買入股票,需要以0.8145匯率換成港元,變成 122.77萬港元,然後再買入港股。若平價賣出,則需以122.77萬港元,以0.7671匯率換成人民幣,則變成94.18萬元。

這也意味著,如果按照參考匯率來算,投資者在投資港股時買入已先虧損5.82%。

對此,中國結算17日傍晚給出解釋稱,由於港股通交易為港幣報價、人民幣結算,而境內券商對投資者實施前端控制,投資者交易前須事先全額繳納相關資金,故港股通業務中需事先設定參考匯率,主要用於券商交易前端預凍結資金,而非用於實際結算。

實際的結算匯兌比率,是根據日終淨額實際匯率並按買賣全額分攤原則確定的,結算匯兌比率一般都會優於前述參考匯率。意即,日終清算後,投資者的港股買入交易,實際需要支付的人民幣,一般將少於證券公司日間按賣出參考價所計算出的金額。

反之,日終清算後,投資者的港股賣出交易,實際可以得到的人民幣,一般將多於證券公司日間按買入參考價所計算出的金額。

此外,有內地投資人士向財新記者指出,對於匯率走勢判斷的不確定性,以及不熟悉港股市場,包括投資標的並非內地投資者喜愛的中小盤股,都是導致南下冷清的原因。

不過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的是,有海外投資者向財新記者指出,今天北向的投資A股以對沖基金為“生力軍,而長線基金進場的不多。“不少長線基金還在觀察中,但認為A股納入國際市場是遲早的事,長線基金資金規模可觀,因此滬股通肯定會‘細水長流’,甚至還會出現不小的行情。

“滬港通就像煲湯一樣,需要慢火烹調,今天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我對滬港通作為長期制度設計仍然充滿信心。李小加說到。(財新 楊剛 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