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鏡像——说说日本人的自律

亚太日报

text

編者按 : **亞太日報特約新華社駐韓國首席記者、前東京分社社長冮冶(圖),撰寫獨家專欄“舊聞新讀:日本鏡像(點擊閱讀)

。回味其前後長達13年旅居東京的工作和生活** 。

這是在手機沒有像今天這樣普及的年代所發生的一件小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那年,一位多年沒有聯繫的大學同學打來電話,我們當時談得很熱乎,相互傾吐著畢業後的情況。可是,過了不大一會兒,這位在一家日企上班的同學卻說,電話卡要打完了,你把電話打到辦公室來吧。

公司里讲私事的公用电话

我當時很納悶,你現在不就在公司嗎?怎麼公司裏也使用電話卡?這位同學告訴我,剛才他是用公司樓下的公用電話給我打的電話,在公司裏是不興在工作時間佔用公司電話打私人電話的,但你從外面打電話進來另當別論,更何況你是講的中國話呀,人家也聽不懂啊。

“公司在這方面有什麼具體的規定嗎?我問。“沒有,但是大家都不這樣做,他說。

我想,也是,在大家都一心做著業務,你嘴裏突然冒出與業務不相干的話題確實不雅,周圍的人不會管他人的事,但你自己卻會感到很不自在。在很多公司,或在樓道或在院內都設有公共電話,方便公司內部人打個人電話或外來客人使用。如今手機廣泛使用,有的公司職員有兩部手機,一部是公司配的,用於業務;另一部是個人手機。“公司與“個人分得很清楚。

一眼就能辨認出哪些是日本人

分社的一位年輕記者一次對我說,他在新幹線列車上一眼就能辨認出哪些是日本人。我當時問:這話怎麼講?他說:“日本人一般都規規矩矩,手中的包物從不亂放,要不放在自己的腳下,要不抱在雙膝上,要不放在頭上方的行李架上。很少有人將自己的包物放在臨近的座椅上。

圖為3·11地震后,日本川崎火車站,大量市民排隊等候火車 ( 資料圖片)

另一位年輕女記者一次對我講了這麼一個小故事。她說,在一次過斑馬線時,大家都在等紅燈,儘管當時街上沒有過往的車輛,但大家還是在等綠燈亮。可是就有這麼兩個女孩大概想反正沒有人認識我不必那麼循規蹈矩,就大搖大擺地闖紅燈過馬路。這個故事如僅說到這裏是不成為故事的,有意的是:這兩個女孩闖紅燈過馬路還一路高歌,唱著“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可是,沒有想到在斑馬線的另一端等紅燈的人群中竟有人給合了一聲“往前走!弄得這兩個女孩紅了臉。這還用看嗎,聽也聽出來了不是日本人。

日本人很少做那種跨越欄杆或護欄那樣不太得體的事,排隊加個塞兒什麼的也很少見,從小大概他(她)的父母或老師就教育他(她)不給他人填麻煩。在公共場合能聽到日本人大聲喧嘩的情況也不多。

不自律帶來的後果

有一則消息報道了這樣一件小事:有兩名日本中學生有一次在給朋友回短信時發現手機沒有電了,於是就近在一家便利店的外牆上的插座給手機充電。結果被商家舉報遭到當地警方以盜竊嫌疑指控。

據說當時這兩名中學生給手機充了約15分鐘的電,竊電約1.5瓦,電費約1日元(約合7分錢人民幣)。當地警方稱犯罪金額不是問題的關鍵。按日本刑法電也屬於財物。

現在,隨著人們攜帶的電腦、手機等電器越來越多,日本一些公共場所如機場候機廳、新幹線列車上等都備有供乘客使用的電源插座,但是除了特定的場所外,在使用他人的設備(包括電源)時一定跟人家打聲招呼,求得同意,該付費時就付費,免得不經意間帶來大麻煩。

作者簡介:冮冶新華社高級記者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長期從事對日報道及國際新聞報導,曾三次作為新華社記者常駐東京。

歷任新華社國際部亞太新聞編輯室主任、新華社北美總分社(紐約)中文編輯室終審發稿人、國際部發稿中心編委、東京分社社長。

現為新華社首爾分社首席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