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TEMENTS已成爲一個時裝現象
法國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此時正在呈現以“貧窮藝術”爲主題的展覽。一直到10月3日以前,這個展覽將試圖以這個爲議題探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視覺藝術、音樂、戲劇、電影乃至建築中有關“貧窮”這一概念的闡述。
貧窮藝術,這是興于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意大利的一場觀念藝術運動,藝術評論家Germano Celant首先提出這一概念,繼而各門類藝術表現形式紛紛以此爲理論支撐發展出這一聲勢浩大的運動。雖說觀念藝術同時期在美國大陸萌芽發展壯大,綜合材料繪畫也早在上世紀之初就開始探索,但貧窮藝術指向的則是更爲廉價和唾手可得的材料的使用,這些材料包括紙張、玻璃、塑料,及至生活垃圾。
很明顯,這場運動試圖挑戰的是人們對藝術刻板的“高雅”印象,在後現代藝術的語境裏,它也想從更加通俗的話題角度切入有關藝術和生活的關聯問題當中。
藝術家Piero Manzoni的作品《藝術家之屎》
作品是90個密封罐頭,裏面裝著藝術家本人的糞便
藝術家Robert Morris的作品《氈制品》
人們對高級時裝的印象大抵和傳統藝術相近,然而事實上,時裝作爲一種直接服務于人們生活基礎日常的門類,它比任何一個藝術流派和藝術運動都更加俗氣。時裝對藝術的拙劣模仿甚至抄襲,在今天依然屢見不鮮,甚至成爲行業美談,這種嚼著二手食物的做法倒是在時裝行業本身當中激起了觀念的崛起。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Martin Margiela史無前例地把對有關顛覆傳統時裝的思考作爲時裝創作的主題,發布了一系列以“貧窮”綜合材料爲素材的時裝作品,包括麻袋、未成形的打版坯衣,以及醫用繃帶等等,甚至在選擇時裝發布會場地方面,都明確地和既往的高級時裝拉開距離,他的處女秀就被安排在了幾近無人問津的學校操場上進行。
Martin Margiela的設計
Martin Margiela的設計
時隔近三十年後,來自格魯吉亞的Demna Gvasalia帶著他的團隊以VETEMENTS爲名創立了品牌,在巴黎時裝周甫一登場就備受媒體關注,形成的影響不輸于當年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
緣何這麽紅?Demna Gvasalia成功之道之于Martin Margiela並無特別之處,盡管二者在服裝的表現形式和風格上不盡相同,但是這個幼年成長于蘇維埃紅色政權環境下的設計師似乎生來就有一種接近資本主義戰後“垮掉的一代”的本能,兩種截然的意識形態反差常常被媒體用來渲染加重他的傳奇色彩。然而說得刻薄一些,Demna Gvasalia當下的做法,都不過是半個世紀以前貧窮藝術等觀念藝術玩剩的套路,更何況二十多年前的Martin Margiela早就試驗過這種模式的成功。
時隔近三十年後,來自格魯吉亞的Demna Gvasalia帶著他的團隊以VETEMENTS爲名創立了品牌,在巴黎時裝周甫一登場就備受媒體關注,形成的影響不輸于當年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
緣何這麽紅?Demna Gvasalia成功之道之于Martin Margiela並無特別之處,盡管二者在服裝的表現形式和風格上不盡相同,但是這個幼年成長于蘇維埃紅色政權環境下的設計師似乎生來就有一種接近資本主義戰後“垮掉的一代”的本能,兩種截然的意識形態反差常常被媒體用來渲染加重他的傳奇色彩。然而說得刻薄一些,Demna Gvasalia當下的做法,都不過是半個世紀以前貧窮藝術等觀念藝術玩剩的套路,更何況二十多年前的Martin Margiela早就試驗過這種模式的成功。
Vetements 2017春夏系列
甚至,就在上個月,這個創立至今不足兩年的品牌宣布在接下來的新系列當中和18個品牌聯手合作,而後者這些品牌,從Manolo Blahnik到Dr. Martens,再到Brioni……無一不是傳統服裝業中各自領域當中的佼佼者。Demna Gvasalia坦言,把産品制作環節交給上述這些行業翹楚的結果就是收獲了無以倫比的産品質量,而這些大品牌願意與他合作,看中的無非就是他身上折射出來的有如當年Martin Margiela一般的異樣光彩。從這個層面上說,VETEMENTS的決策者Demna Gvasalia是個深谙行業遊戲規則的玩家,他用VETEMENTS這個平台,成功把自己扮演成了類似于藝術策展人的角色,而就這一點來說,Martin Margiela可能要望其項背了。
如果說Martin Margiela曾經的實驗是貧窮藝術在時裝框架下的延展的話,那麽,今天的VETEMENTS就是貧窮藝術那場運動外延産品化的體現,“借來”式的創作手法並沒有成全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消費,恰恰是對消費文化及其産品的再消費。
來源:界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