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6月26日電(記者陳寂
詹奕嘉)廣東陸豐博社村進村的道路由茂密的荔枝樹夾道,夏季雨後的枝頭挂滿豐碩的果實,鮮亮悅目。這個曾經的中國“制毒第一村”,在暴風驟雨般的“掃毒”行動之後,如今也在獲得新生。
去年12月29日深夜,廣東出動3千多名全副武裝警力封鎖博社村,突擊掃毒。天亮時,這片佔地僅0.54平方公里、制販冰毒卻超過全國總量1/3的村莊裏,18個特大制販毒犯罪團夥被摧毀、77個制毒工廠被搗毀。
在“6·26”國際禁毒日到來之際,記者回訪這個粵東海邊小村,一探村莊在濃濃的“毒霧”散去之後的面貌。
在“掃毒”之後投入使用的博社村委會兩層高的辦公樓裏,43歲的蔡龍秋坐下來歇了一會兒。他這段時間很忙。
今年3月,負責村醫療站的蔡龍秋當選為博社村黨支部委員,5月20日又被任命為新一屆的村黨支部書記。在他之前,身兼原村支書和村主任的蔡東家,背地裏是“販毒村”的“幕後老闆”。在蔡東家落網之前,這個擁有約1.4萬人口的村子裏,20%的家庭涉毒。
那時候的博社村,一車車的原料麻黃草從外地運進來,加工成冰毒後又流向全國;警方兩次大規模行動,都在進村時被兩三百輛摩托車圍住。每條村道兩邊都是亂堆的生活垃圾,村莊靠山的田溝旁高高的草叢夾雜著廢棄的制毒原材料殘渣。村裏5、6公里長的排洪溝又是癱瘓狀態,逢雨季,溝水滿溢,海水又倒灌排不出去,整個村子便陷入內澇,臟水恣意橫流。
蔡龍秋告訴記者,他上任後便帶領村幹部,找工程隊修渠;又安排人手,重點清理村莊到處堆放的垃圾。兩條排洪渠還有半個月便將完工,餘下一條灌溉渠也要重修,荒田將復耕,果林也要重新種起來。
博社村蔡氏宗祠面前的大祖池,清走了垃圾流動起了活水,週遭土地重新平整,綠化用的花壇石座已經全部就位,等待植入新鮮花草。由村民集資修建的大祖池石頭圍欄今年已經建好,從遠處看蔡氏宗祠,前面一片豁然開朗。
今年剛剛參加完高考的蔡木樞,騎著摩托駛過大祖池。這段時間,他正在享受留在老家最後的美好時光。3個月後,他就要到廣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報到上課了。
“我們村去年底掃毒之後,無論是交通狀況還是生態環境都有了很直觀的改善,大家的法律意識有了增強。”他告訴記者。村裏的很多人,由於貧窮和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法律知識很薄弱,很多制毒的人,尤其如此。
目前長期駐紮在博社村的陸豐市公安局巡警大隊二中隊中隊長李堅招告訴記者,公安局抽派了40名警力長期駐在此,除了一些突擊行動,他們每天都需要在村裏和村附近步巡,也還會配合村委進行村容村貌的整治。
“村裏多數群眾不涉毒,對我們的巡邏也很歡迎。他們覺得對制販毒分子是一種震懾。”李堅招說。
“村裏的經濟發展要村民合作一心,走在一起,也需要上級政府的支持。”蔡龍秋說,博社村沒有工廠,村裏常年有數千人在深圳打工,主要從事塑膠和五金料的回收工作。
為引導當地群眾“找正道、望出路”,陸豐市今年已舉辦3場博社村所在的“三甲”地區地帶勞動力轉移就業企業用工招聘會。招聘會也走進了博社村。電子製造、寶石加工、保安和製衣等企業現場面試、當場簽約,100多個博社村的年輕人找到了工作機會。
“思維決定行為”——蔡木樞認為村裏的社會風氣,和教育息息相關。在博社村村委會新辦公樓裏,即將建起一個禁毒宣教中心,相隔不遠便是博社村小學。在禁毒日這一天,博社村的孩子們大聲誦讀著陸豐市編寫的“禁毒三字經”:“陸豐人,敢為先。今鏟毒,勇在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