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國際航運中心亞太佔六席 世界航運重心東移趨勢明顯

text

新華社上海6月26日電題:十大國際航運中心亞太佔六席

世界航運重心東移趨勢明顯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

胡俊超

呂冬

新華社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聯合波羅的海交易所26日在滬發佈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全球十大國際航運中心亞太佔六席,世界航運重心東移趨勢明顯。

根據報告,排在全球前十位的國際航運中心城市依次為:新加坡、倫敦、香港、鹿特丹、漢堡、迪拜、上海、東京、紐約、釜山。

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有關專家介紹說,從樣本城市分佈情況也可以看出國際航運中心在向亞太地區轉移。據統計,46個樣本城市中,亞洲、歐洲和美洲分別佔比39%、26%和21%。

航運經紀和諮詢機構德魯裏海事服務公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劉倩文指出,從集裝箱、幹散貨和液體散貨等三大板塊來看,世界航運重心東移的趨勢均有所表現。

劉倩文分析說,集裝箱方面,儘管近幾年全球製造業部分產能有向東南亞轉移的趨勢,但中國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不會改變,這帶動了集裝箱運輸的快速發展;幹散貨方面,主要貨種為鐵礦石,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進程等因素的帶動下,中國鐵礦石進口量佔全球近70%。從這個角度講,中國是世界航運重心東移的主導因素;液體散貨方面,亞洲國家對石化能源的需求是剛性穩定的,尤其是日本和中國的能源需求會在全球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但是,國際航運中心不僅僅是深水碼頭、跨海大橋等硬件方面的建設,在航運金融、經紀等現代服務業方面,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離歐美仍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由於離岸業務的管制,中國大陸地區的航運金融發展較為滯後。很多航運金融業務的成交、結算等都在海外,中國大陸只是其市場和利潤來源。

“上海的後發優勢強勁,但倫敦在航運服務方面的領先地位使它保持了持續的重要性。”波羅的海交易所總裁潘傑明說。

營商環境也是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內容。“中國大陸港口城市從事某些航運服務業的資質要求高於歐美,但服務水準卻存在差距。”上海航運經紀人俱樂部秘書長劉巽良認為,可以盤點一下,近年來地方政府在航運方面的行政審批削減了多少,這是能否吸引高端航運服務業入駐的“試金石”。

2013年9月掛牌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政府改革和服務業開放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實質性舉措。如放寬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國際船舶運輸企業的外資股比限制,允許設立外商獨資國際船舶管理企業,吸引了不少國際航運巨頭的關注。

“借助自貿區建設,未來中國還可以進一步優化航運負面清單。把以往的重視事前審批,轉為事中事後監管。”劉巽良說。

中國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經濟政策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寧濤表示,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的發佈,一方面使市場認識到中國在建的國際航運中心在硬件設施和貨物吞吐量等實物流量方面已經具備較好的基礎,同時也折射出這些港口在服務要素聚集、營商環境打造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只有補上這些短板,亞太地區的國際航運中心才能真正發揮對全球資源的配置作用。”寧濤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