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根据财新报道,摩拜已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额大概在10亿美元量级。
了解摩拜融资进度的投资人对界面新闻确认了这一消息。“10亿美金这个消息是准确的。”,对方表示,但流程还没全走完,原本计划春节后宣布,本轮融资由新股东领投,部分老股东跟投。
昨日,也有摩拜员工告诉界面记者,摩拜已于部分地区开会宣布年会将在4月举行,年终奖也会在4月发出。而在此之前,脉脉上充斥着摩拜没有年会和年终奖的传闻。
共享单车的局面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其中最为焦虑的自然是ofo。财新的消息表示,ofo的融资因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滴滴矛盾加剧而推进无力,因为滴滴在ofo董事会拥有一票否决权。之前36Kr有消息称,“ofo接受阿里的融资,这笔钱中的一部分就是用来洗掉滴滴在ofo的部分占股”。
阿里、滴滴和ofo的博弈困局,是目前ofo最大的困扰,也是共享单车战局最大的不确定性。
滴滴的变数
在共享单车刚出现的时候,滴滴曾被认为是最为可怕的变数。
根据财经的报道,当时的状况是,
一些聪明的投资人在试探并等待滴滴的动作,他们的犹豫在于,出行领域滴滴最大,如果做一个2×2的角色矩阵来分析这个游戏,四种结果分别是:滴滴自己做、滴滴扶持摩拜、滴滴扶持ofo、滴滴什么也不做。他们最害怕看到的是投资之后第一种结果的出现。
根据ofo投资人经纬的肖敏的说法,程维有三个选择:自己做、投ofo、投摩拜,而滴滴内部倾向于自己做,因为此前滴滴进入代驾、拼车等出行领域时,都是选择自己做而非投资。但当时的时间点非常微妙,滴滴正在忙着和优步中国的并购,内部找不到很适合的团队来投入,同时,程维开始思考,滴滴是否可以像腾讯一样,用生态系统的方式扶持其他企业。这个战略思路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滴滴对ofo的投资判断。
朱啸虎曾表示,他对ofo的这笔投资至少有滴滴收购作为保底。
但共享单车的的发展大大超出了滴滴和VC们当时的预期。
根据Trustdata 2017年10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Q3报告,在全网覆盖率上,共享单车在不断逼近打车平台。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共享单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打车平台。
共享单车是一个更容易获取流量的入口,使用场景高频而刚需。它不仅会分流打车场景的流量,而且会成为整个出行生态的流量入口。
摩拜已经在出行领域上开始扩张边界,2017年6月,摩拜注册了新的“摩拜出行服务有限公司”,与首汽约车战略合作打车平台,之后连接嘀嗒拼车,布局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甚至可能跟觊觎出行的美团结成联盟。
曾经没有滴滴在出行场景上的战略协同可能是摩拜的软肋,但与此同时,却让它拥有了在整个出行场景上扩张的想象力。
而且,共享单车的战场已经不只是单车了,战争已经蔓延连接到新能源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以及整个出行场景。
基于入口级别的变化,滴滴在出行领域的话语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滴滴不再是ofo的大腿,反而未来可能要靠ofo导入流量。
既然竞争对手摩拜在向出行扩张边界,ofo不可能没有这样的野心,显然,这样的心思必然遭到滴滴的掣肘。
而这是滴滴和ofo注定发生矛盾冲突的地方,双方都想要独立向整个出行生态扩张,这是战略想象力上的分歧,对于出行生态空间的战略争夺决定了二者最终的决裂。
对滴滴来说,如果ofo不能和自己保持协同,为了继续引领出行领域,那么滴滴也只能重新自己亲自做共享单车,或者至少它必须做好ofo脱离掌控的准备。我们已经知道的消息是,滴滴“托管”小蓝,以及滴滴正在孵化自己的共享单车平台。
根据36Kr的消息,滴滴在和自行车厂富士达合作造车。“首批单量大概是20万单左右”。而一位单车零部件制造商透露,滴滴方和他们签合同的主体是“青奇滴滴”。
查询工商信息,滴滴在2017年9月成立了这家“杭州青奇科技有限公司”,滴滴的运营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另外还在2017年8月,成立了一家“杭州小木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业务运营范围均包括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租赁业务。
1月25日,滴滴的自有单车品牌青桔已开始在成都投放。
根据36Kr的报道,一名小蓝单车前员工透露,2017年底小蓝寻求收购不成之后,其负责产品研发的十几位员工几乎同一时间入职东南亚网约车公司Grab,而这家公司正是由滴滴投资的。“Grab的主场是在东南亚,在中国并没有什么业务,所以听说那么多人去了Grab,我就猜到小蓝和滴滴是私下达成了某些联系。”
从这些动作来看,滴滴自己做共享单车也已经蓄谋已久,并非在主导摩拜ofo合并失败之后才开始。
阿里的心思
阿里在共享单车领域没有取得先机。
腾讯早在2016年10月已入局摩拜。2017年3月,蚂蚁金服才宣布投资永安行旗下共享单车业务永安行低碳,后来又因永安行的IPO而不断搁浅。在这期间,阿里只好转而投向ofo,但此时ofo已经投靠滴滴,阿里错过了战略投资的最佳时机。
2017年8月,永安行上市后,将永安行低碳从报表中剥离,后与哈罗单车合并,之后哈罗单车又进行了两轮融资。
根据永安行的公告,我们可以看到哈罗单车和永安低碳合并后,蚂蚁金服持股32%,成为合并公司的最大股东。
界面最近得到可靠信源的消息是,哈罗单车已经获得10亿美元融资,蚂蚁金服继续参投。哈罗原本入局共享单车已经很晚,如今成为共享单车的新势力,更大程度上得益于与永安行合并之后,来自蚂蚁金服的助攻。
然而,目前哈罗潜在的劣势在于,其布局的大多数城市都在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然而,目前中国很多一线重点城市都已经设立单车投放资质和指标,目前政策风向还未明确,这是其未来的风险之一。
而阿里如果要布局整个出行生态,一定不会放弃一线城市,考虑到这一点,阿里依然需要ofo,并需要ofo的控制权。
当年滴滴与快的的合并,并没有让阿里得到甜头,反而失去了其在打车平台的话语权。阿里有动机在出行生态上扶持新的代理人,而共享单车是最好的机会。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他原本想同时得到阿里和腾讯的支持,但阿里对王兴表示,“你完全搞错了,我们认为滴滴合并快的对阿里来说是一个失败的例子,我们不会让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在外卖领域,后来美团选择了腾讯,于是阿里转而扶持饿了么,“阿里为了给我们制造麻烦,不惜代价扶持饿了么,他们一年花了十亿美元。”王兴说。
如今出行领域和外卖领域的格局很类似,ofo对于阿里来说,也有与饿了么一样的战略地位,对于没有拿到先发优势的阿里来说,势必也想拿到对其的控制权。
博弈困局
从目前各方释放的信息来看,尽管滴滴和阿里都希望能够控制ofo,但同时又在寻找除了ofo之外的筹码,掩饰ofo对自己战略上的意义,以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获得更多谈判空间。
阿里有得到ofo的意愿,但又试图获得更多谈判空间,以免被滴滴漫天要价;而滴滴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它自然是希望控制ofo,但如果不能的话,也不会给自己留下一个新对手。滴滴并不在乎拖延融资进度是否会毁掉ofo,投资层面上的损失并不重要,战略更为重要。
这是一个奇怪的博弈关系,曾经的战略投资者如今却成了竞争对手。这让他们的谈判结果充满了悬念,甚至陷入僵局。
而摩拜的融资进度,对这一阵营正在谈判中的三方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如果三方继续僵持不下,到时候恐怕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尤其是对于ofo,无论是否能摆脱滴滴投靠阿里,恐怕都很难保持创业团队的决策独立性。
而即便不考虑竞争对手的进度,ofo本身的现金流状况也已经不容乐观。
1月12日腾讯《一线》的消息,根据一位接近ofo内部人士,“从本周开始,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若按照ofo每月4-5亿元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以及,“ofo至今仍欠供应商约25亿元人民币,亏空押金总额约30亿。”
滴滴和阿里尚且可以再博弈缠斗几个回合,但ofo恐怕是拖不起了。
如果现在不补足弹药,过了年关,春暖花开,一线城市街上布满的单车可能就只有橙色了。
而这股橙色力量,还可能会很快成长为出行新势力,成为滴滴在出行生态上的新对手。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