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扶贫“巾帼铁娘子”:做脱贫攻坚的参与者、见证者

中国新闻网

text

中新网凉山4月18日电 题:大凉山扶贫“巾帼铁娘子”:做脱贫攻坚的参与者、见证者

作者 岳依桐 汤雁

“我认为脱贫攻坚对凉山来说,是最大的发展机遇,能够成为这项工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很骄傲。”初见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柏时,她刚下乡归来,一身运动服,鞋上沾满泥点,头发随意挽在脑后,双颊被4月凉山毒辣的日头晒得通红。

今年43岁的谭柏是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中唯一的女扶贫开发局局长。虽有“感动凉山十大人物”、四川省“一线优秀扶贫干部”等荣誉加身,但这位彝族干部称自己只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一名战士”。同事们则亲切称她为“巾帼铁娘子”。

自2017年上任后,谭柏奔波在甘洛县的28个乡镇,用“绣花功夫”推动当地扶贫工作。2018年,甘洛县位列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榜首,成为凉山州首个获得该荣誉的贫困县。截至2019年底,甘洛共减贫15280户、71061人,贫困村退出208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1%。交出漂亮“成绩单”的甘洛已于去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谭柏的办公室陈设简单,书柜放不下的文件和各式笔记本在桌面堆起高高一摞。在谭柏看来,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白天下乡,晚上处理文件和学习已经成为她的日常。仅2017年,她学习处理的相关文件就有3027份。学习之余,她习惯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思考,目前已经写满了20余本工作笔记。

除了工作笔记,谭柏还有近20本“民情日记”,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民众的基本的情况、反馈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下乡的时候看到的情况、工作的进展、即时的思考我都会立刻记下来,回到单位再一一梳理、处理。”

图为谭柏下乡了解民众生活情况。 刘忠俊 摄

除非有其他工作安排,谭柏几乎每天都下乡深入村寨。“我们的‘敌人’是贫困现状,我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乡镇,必须亲自去看、去问。”谭柏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每年穿烂一双运动鞋、提坏一个包。

“谭局长来我们村的次数多到数不清,她的电话村里每个人都知道,有问题直接打电话,她总是很耐心地帮我们解决问题。”甘洛县阿尔乡眉山村村民什也莫曾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求助谭柏,谭柏问清情况后,立即帮她对接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并及时反馈,帮什也莫一家解决了难题。

工作时,谭柏总是雷厉风行。在安排扶贫开发局工作时,谭柏以7天为一个节点推进,并将这个时间“卡得很死”,而她自己的工作规划总是以天为单位。“脱贫攻坚是慢不得、拖不得的。”谭柏说,作为脱贫攻坚牵头部门的负责人,如果自己慢一拍,其他同事可能就会慢三拍,那工作落实就更慢。

虽然单位离家不过步行5分钟的距离,但3年来谭柏几乎保持着“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节奏,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休息一会儿。“我不觉得累,家人也很理解、支持我。”谭柏表示,对于脱贫攻坚,自己有一种情结,因此压力都能转化成激励自身的动力。“我就是在为甘洛的民众服务、奉献。”

3年来,谭柏率先在凉山州创新自发搬迁“八步流程”、形成脱贫攻坚“三落实”“三建四改”等工作经验。在她的领导下,甘洛县扶贫开发局牵头实施了90个彝家新寨村基础设施建设、5406户彝家新寨住房建设、3620户D级危房改造、15个移民安置后扶项目、启动实施23687户“三建四改”。

脱贫攻坚给民众带来的获得感让谭柏感触良多。甘洛县“摘帽”后,她下乡遇到一位年过八旬的彝族阿婆。满脸皱纹的阿婆说,最大的愿望是多活几年,以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谭柏告诉记者,“当时我心尖都在颤抖,只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采访告一段落,谭柏将笔记本、水杯等下乡“装备”放入已有明显磨损的提包中,穿着那双沾满泥点的运动鞋,再一次奔赴乡镇,继续“战斗”,“脱贫攻坚这场‘大考’还未结束,一刻也不能松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