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外媒稱,直言不諱的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裏·哈裏斯上將最近在新德裏發表講話。當談到印度與美國不斷擴展的關系時,他不無詩意地表示自己對這種可能性“有點癡狂”。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6月5日報道,哈裏斯說:“在不太遙遠的未來,當美國和印度合作維護所有國家的海上自由時,我們兩國軍艦結伴航行將成爲整個印度洋-亞洲-太平洋水域司空見慣和大受歡迎的場面。”
報道稱,這些言論觸動了心弦,但也許不是哈裏斯想要的調子。就在幾天後,印度國防部長馬諾哈爾·帕裏卡爾公開駁斥了他的說法,表示印度不會參加聯合巡邏。
報道稱,由于越來越對中國及其海軍在印度後院(也就是廣闊的印度洋上)的活動感到憂慮,這兩支一度疏遠的軍隊前所未有地拉近了距離。
如今,印度與美國的軍事演習次數之多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兩國接近于簽署一項允許在彼此基地進行加油和維修的協議——這項有爭議的提議已經討論了十余年時間。
不過,哈裏斯的言論未能産生預期效果,表明需要時間才能消除(冷戰期間以及由于美國支持巴基斯坦而導致的)多年不信任。
報道稱,美國謀求通過“航行自由”巡邏阻擊中國在南海上的行動,從而保持自身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印度一直在批評中國的一些行動,5月還在該區域部署了4艘軍艦展開演習,但總的來說小心翼翼,以免惹惱這個強大的鄰國和關鍵經濟夥伴。
馬諾傑·喬希是設在新德裏的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的知名研究員。他在最近接受采訪時說:“在涉及南海的問題上,印度政府非常清楚毫無必要地卷入那裏是多麽危險。”喬希在最近的一篇評論文章裏說,美國對印度的態度是“五角大樓近乎傲慢的示好舉動”伴以國務院“更世故的態度”。
報道稱,印度總理莫迪6日對美國展開短暫訪問。他與奧巴馬總統舉行會談並在國會發表講話——對于這位一度被禁止進入美國的領導人來說,這是個曆史性的時刻。
2005年,美國政府基于宗教自由的原因拒絕向莫迪發放簽證,因爲之前有人指稱,莫迪2002年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時,沒有采取行動制止當地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騷亂,導致1000多人死亡。
這將是莫迪2014年5月就任總理以來與奧巴馬總統舉行的第七次會晤,體現了印度對美國的戰略重要性以及助手們所說的兩人之間誠摯的友好關系。他們將討論氣候變化、清潔能源合作夥伴關系以及安全和防務合作等問題。
報道稱,印度1998年展開一系列核試驗之後,兩國近乎中斷了軍事合作。兩國關系在克林頓總統2000年訪印後出現改善。2008年,兩國批准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民用核合作協議。該協議尚未取得成果,但西屋電氣公司可能會在今後數周宣布一項在印度安得拉邦修建6個核反應堆的計劃。
新德裏政策研究學會的負責人C·烏代·巴斯卡爾說:“印度問題確實是奧巴馬的政治遺産。”他說,2008年解決核合作問題後,試探性的夥伴關系取代了以往的隔閡。
如今進入了新階段。分析人士說,莫迪政府顯然比往屆政府更有興趣展開合作。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則把印度作爲優先重點,尤其注重擴展防務技術和貿易以及合作設計航母的工作。
美國是印度的主要防務供應國之一,自2007年以來的防務合同價值140億美元。
報道稱,在試圖消除中國的阻撓、加入核供應國集團的問題上,印度也在謀求美國的支持。該集團由48個國家組成,宗旨是通過出口控制來限制核擴散。
不過,在關鍵後勤協議的問題上,印度多年來一直兩頭下注。按照該協議,美國可以在印度的港口和基地進行加油和維修。
兩國如今“原則上”同意該協議,但尚未簽署最終草案。其他兩項協議(一項將讓印度獲得美國的先進無線電和衛星通信系統,另一項將允許出于軍用或民用目的交換地理空間數據)也至今懸而未決。
專家說,印度一直不願簽署後勤協議,因爲擔心這樣一來,印度將必須在未來的衝突中支持美國,美國則認爲這種擔心毫無根據。
海軍前軍官阿洛克·班薩爾目前是印度基金會安全與戰略中心負責人。他說:“有鑒于以往的經曆,我們感到有些苦惱。大多數印度人認爲與美國建立聯系都是帶有附加條件的。”
他又說:“不過,形勢在變化。隨著新一代的到來,將會擺脫曆史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