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总干事提前卸任,全球贸易路向何方?

新京报网

text

当地时间8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罗伯特·阿泽维多正式卸任,成为自1995年WTO建立以来,首位提前卸任的“掌门人”。

除了黯然离开,阿泽维多别无选择

5月份,在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阿泽维多说这是“个人决定,家庭决定”,然而却同样充满歧义地说,“这个决定符合组织的最大利益”。

卸任之后的他将很快入职某名企任副总裁。尽管可能在个人收入上将会大大超越世贸组织这样的非营利机构;但显然,对绝大多数成熟的政客而言,不会甘心为了某个企业职位,而放弃世贸组织总干事这样声名显赫的抬头。

但阿泽维多没有选择。WTO也没有选择。

8个来自全世界的候选人将角逐阿泽维多留下的席位,非洲、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各有候选人,只是没有美国的身影。据称,两位来自非洲的女性候选人暂时处在领先的位置上。这会是破天荒的事情,因为还没有非洲人夺得过这个位置。

按照预定计划,新任的总干事将会在11月7日产生。但这个微妙的时间让结果变得难以预料。11月3日是美国的大选日,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大选的结果:如果是特朗普当选,他会搅局;如果是拜登当选,他会延续特朗普的政策吗?大选的结果,将会极大地影响美国之后对WTO的态度。

没有总干事的WTO会在几位副职的指导下延续日常的工作,它不会停摆。在历史上这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在创建才数年的1999年曾经有过四个月缺少总干事。

但往昔与今日并不相同,那时的WTO如日中天。成立于1995年的WTO,脱胎于关贸总协定,用于解决各国在贸易之中所出现的矛盾和异议。原本,这就是一个临时性的、非常设的结构,在新闻中耳熟能详的乌拉圭回合、多哈回合,便是明证。

但是全球化却让这个临时机构意气风发起来。原本仅仅在欧美等主流国家间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突然间涌入更多新崛起的经济体的需求,临时已然不足应对,于是变成了常设。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全球化成就了WTO,但如今全球化遭遇危机,同样让WTO面临困境。

单边主义和疫情叠加,留给WTO的空间太小了

从2018年开始,特朗普政府已经成为WTO衰败的主要原因。在结构、运作方式、规则乃至会费等问题上,美国政府通通不同意。

WTO从1995年来形成了三大机制:多边贸易谈判、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政策监督。多边谈判已经陷入绝境。争端解决机制原本由7位法官组成,如今只剩下了一位,早在2019年12月便已停摆。既然没有谈判,那么政策监督自然也就形同虚设。

阿泽维多早已精疲力竭,许多努力都在单边主义的强压之下付诸东流。某种程度上,WTO便是全球化的命运缩影。单边主义与新冠疫情相互叠加,留给WTO的空间太小了。

如今,代全球化而起的,很可能是地缘战略竞争。而这意味着在各个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之间,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与欧洲之间、美国与亚洲之间、中国与东北亚之间、中国与拉美之间、中国与欧洲之间等等,都会形成不同的小团体,并且在这些小团体之间,设立新的机构,形成新的争端解决机制。

但比起一个全球共同认可的机构和解决机制,这样的“小团体”无疑会不断地处于博弈和摩擦之中。并且,以特朗普“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作风,整个国际贸易体系也将陷入持久的动荡。

我们依然指望新的总干事能够力挽狂澜,拯救摇摇欲坠的全球化,但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新的地缘战略竞争。一方面,尽其所能,维护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另一方面,修炼内功,在未来的谈判中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

总而言之,疫后的世界,需要一个稳健的全球产业链,需要高速的市场运转来抵消疫情的损失,唯有一种更公平、更高效的全球化,才能带动世界整体复苏。逆潮流而动者,也终将走向孤立。

□连清川(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