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犬训导员孔德鑫与他的战友“凯特”

text

初夏晨曦,薄雾初霁。训导员孔德鑫带着军犬“凯特”钻进密林,一场抓捕训练就此展开:孔德鑫下达指令后,“凯特”瞬间压低身体,跟随训导员匍匐前进。

突然,目标出现。

孔德鑫当即下令:“凯特,袭!”

↑“凯特”在密林中搜索追踪目标

话音未落,“凯特”像离弦之箭冲出草丛,瞬间将“敌”扑翻在地,并撕咬起来。

“干得好,凯特!”孔德鑫习惯性地摸了摸自己的军犬“兄弟”,以示表扬和鼓励。

这样的战斗场景,是孔德鑫和“凯特”每天的日常。作为为数不多同时兼具搜救与防暴双重技能的军犬,“凯特”的确与众不同。它任何时候都是双耳耸立、眼神犀利,警觉地四处观望。

“个子不算大,面相也平平无奇,毛色还有些暗。”谈起对“凯特”的第一印象,孔德鑫有些心疼。

两年前,孔德鑫刚结束训导员培训,按惯例和战友们到犬舍挑选配犬。他发现,几乎每只军犬面前都有训导员驻足,唯独“凯特”无人问津。

“它那双眼睛特有神,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孔德鑫当机立断,相中了“凯特”。

事实证明孔德鑫的选择是正确的,它具备好战友的所有特征:“力量”“勇猛”和“潜质”。

这些被孔德鑫当做优点的个性,也为后来的一次“冲突”埋下伏笔。

一次扑咬训练,恰逢营区后山打靶。听到枪声的“凯特”瞬间失控,直接将孔德鑫扑翻在地,在他的身上留下几道深深的咬痕,刹那间鲜血直流。

“‘凯特’是好苗子,不能放弃它!”

孔德鑫暗下决心,他边四处求教训犬的方法,边细致观察“凯特”的一举一动,还给它买了御寒被褥和小玩具。

但真正拉近“他俩”距离的,却是在“凯特”第一次倒下后。

在训练中,“凯特”头部、颈部受伤,一度住院治疗。

回到犬队后,由于“凯特”伤口恢复慢,进食十分困难。

那段日子,孔德鑫每天都会提前1个小时起床,将“凯特”的食物碾碎后投喂。到了晚上,为了能照顾好“凯特”,孔德鑫索性就在犬舍里打地铺。

连续一个多月后,“凯特”终于被打动了,开始接纳自己的主人。

↑孔德鑫与“凯特”进行搜救训练

自那以后,孔德鑫与“凯特”总是形影不离。“凯特”变得越来越勇猛,配合也愈发默契。

↑穿越火障的“凯特”

但在一次穿越火障训练中,“凯特”不慎撞到了火圈,肚皮被烧了一块。

自那以后,“凯特”在过火障时总是踟蹰不前,无论孔德鑫怎么喊,都僵持在那儿。

一次训练,“凯特”又一次停在了火障前。孔德鑫发了很多指令都没有奏效。

这时,突然有一个身影冲向孔德鑫并将其扑倒在地。“凯特”几乎同时一个飞扑跃过火圈,咬住了袭击孔德鑫的“歹徒”。

其实这名全副武装的“歹徒”,是孔德鑫的战友。

“只有爱犬的人,才能训出好犬!而任务场,是培植战友情的最好地方!”

两年来,“他俩”先后出色完成中国—东盟博览会安保、重大演习等20余项任务。

↑障碍训练结束后孔德鑫帮“凯特”清理身上的污渍

“一生中你或许会遇见无数个它,但在它的生命中你却是唯一。”如今,孔德鑫能感受到,自己就是“凯特”的全部,而“凯特”也是他军旅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