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盛頓到杭州:世界的新選擇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張正富 孟娜 程雲傑)2008年初冬,華盛頓市中心的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外,黃葉紛墜,冷雨綿綿,館內人頭攢動,瀰漫著焦急和憂慮。誕生於國際金融危機緊要關頭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在這裡舉行.

不久前起始於華爾街的那場災難正向世界傳遞,處於“風暴眼”的發達經濟體惶然失措。充滿活力的新興經濟體作為“救兵”被“請”上了全球經濟治理的“主桌”。

主持首次峰會的是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他懇請新興市場國家共同應對這場“大蕭條”之後資本主義世界遭遇的最嚴重危機。他說:“我們在同一條船上,我們將共渡難關。”

八年後的初秋,綠樹盈目,煦日映映,G20領導人來到中國江南古城杭州。八百多年前這就是世界上最繁榮和最大的都市,如今是數字經濟最發達、創新勢頭最強勁的城市之一。G20峰會首次由中國主辦。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辭時說:“讓我們以杭州為新起點,引領世界經濟的航船,從錢塘江畔再次揚帆啟航,駛向更加廣闊的大海!”

過去八年來,在G20的引領下,世界逐步踏上艱難復蘇之路。這期間,G20雖達成不少共識,但行動力尚有待提升。大部分發達經濟體將貨幣寬鬆這把“萬能鑰匙”用到極致,卻在結構性改革方面缺乏建樹。

世界經濟又走到一個關鍵當口。增長動力不足,需求不振,保護主義不斷抬頭,金融監管漏洞重重,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反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建立在原有以西方為中心的國際格局之上的合作與協調機制顯得失靈。

而中國在這八年裏穩步前行,尤其是2012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為實現既定目標,中國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擴大對外開放,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呈現出“風景這邊獨好”。

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經濟總量近90%和貿易量80%的G20,已是當今全球主要經濟合作論壇,它選擇杭州,選擇中國,水到渠成。迷茫中的世界經濟和混沌中的全球治理渴望中國智慧。

幾個月前,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就中國主辦G20峰會舉行研討會,與會者一致認為,“杭州峰會是由正確的國家在正確的時間主辦的一次峰會”。

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自然可以為深陷“新平庸”的世界經濟提供中國方案;在不到40年裏讓7億多人擺脫貧困的中國經濟社會治理模式也可以為推動全球包容性增長提供中國思路。

首次擔任G20主席國的中國交出了一份令人稱道的答卷,對“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發展影響深遠,在全球治理的版圖上留下了深刻的“杭州印記”。

作為世界經濟動力源和穩定器的中國首次主導全球經濟治理頂層設計的峰會,提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張,有效回答了“世界經濟該怎麼看”、“促進世界經濟增長該怎麼幹”這兩個核心問題。

杭州峰會提出單純依靠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老路走不通,應當通過創新驅動世界經濟的引擎,開闢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和繁榮的新格局。

在中國的倡導和努力下,G20有望進一步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從側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長期政策並重轉型,從而鞏固其作為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臺的地位。

杭州峰會上,中國的另一重大貢獻是以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和東方文明的精髓,促使全球經濟治理的理念和實踐實現跨越。

中國主張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共享為目標,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而是尋求利益共享,實現共贏目標。

G20不僅屬於二十個成員,也屬於全世界。杭州峰會是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代表性最廣泛的一次峰會。中國推動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歷史性地開闢了新道路。

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具包容性,G20首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就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首次就支持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開展合作。

在這個七百多年前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為世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堂之城,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先後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中國和美國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G20成員一致同意在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方面發揮表率作用。

最憶是杭州。在這裡,不僅是G20獲得了再生的契機,世界和人類也站在了新的起點。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