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
題:周傑倫進課本啟示中國足球
新華社記者何軍
王昊飛
語文出版社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將流行歌手周傑倫的《蝸牛》歌詞以延伸閱讀的方式選入,消息經媒體報道後引發社會熱烈討論。
中小學語文教科書導向性強,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成為輿論熱點,近年從魯迅文章刪減到呼喚莫言文章選讀,教材修訂頻遭熱議,而此次開創先河將流行歌曲入選小學語文,更是將話題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換走周樹人,請來周傑倫,對於語文教材大尺度的風格轉變,一些深受魯迅精神熏陶的人們心中不免有遺憾,甚至感到不解和困惑。不過,對於周傑倫歌曲進教材,贊成的聲音雖然微弱,但同樣彌足珍貴,他們認為,中小學生喜歡周傑倫超過魯迅的文字倒有可能,讓教材接點地氣,讓教材多點娛樂因素,讓教材裏的人物不太陌生,這不是壞事。學習本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學習才可能成為孩子自願的選擇。
寓教於樂,這個成語大家並不陌生,意思是指將教育寄予在樂趣裏。然而,在當前的中國教育體制之下,要實現寓教於樂又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教育的刻板功利影響各個方面,並非單指語文教學,對於中國足球,青少年球員培養過程中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中國足球有一個怪現象,就是低年齡段的國家隊往往成績優異,但一長大就不行了。皇馬俱樂部考察恒大足校的一番話頗有深意,“在西班牙一直強調足球是一個享樂的運動,在孩子心目中,他們也體驗到足球的文化,更加深刻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中國的孩子們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們很遵守紀律,做事很有紀律性和組織性。如果中國人能把這種快樂足球和紀律性結合起來,就天下無敵了。”
在荷蘭、德國等歐洲足球強國,對於青少年足球的教學理念同樣是寓教於樂。一位德國教練談到對學生能否“成才”的看法時表示,少兒足球培訓不僅僅是培養球員,也是培養球迷。換句話說,就是首先不能說一練球就得當明星,就得以此謀生,而是先培養對足球的認識和興趣,只要從中能挖掘樂趣,堅持就不會困難。
足球發達地區的基層教練往往不訓斥球員,從不管他們是不是在踢球。但有時候他們會拿球讓孩子們來爭搶,然後通過技術讓他們搶不到,越是搶不到,孩子們越來勁,兩三個孩子會一起搶,直到搶到為止,這會讓他們哈哈大笑,開心不已。他們認為,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信心,訓斥只會打消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足球中獲得樂趣就好了。
不可否認,由於成績長期低迷以及億萬球迷萬眾期待,中國球員從上到下都擔負巨大壓力。當米盧世紀之交到中國執教時,他驚訝地發現中國球員都背著一個沉重的思想包袱,中國足球的思想意識仍然處於蒙昧的黑暗階段。他把“快樂足球”的理念引進到了中國。他卸下了中國球員沉重的思想負擔,並帶領他們首次打進了世界盃決賽圈。然而,中國隊在世界盃上的慘敗讓中國足球臉面掃地,很多人憤怒了,米盧光輝的形象被踩踏在了腳下,“快樂足球”被迅速丟進了垃圾桶。
這些年,身披國家隊戰袍國腳的心理負擔,同樣傳染到了各年齡段國家隊,甚至是青訓營裏的孩子。這種國家夢想的束縛,令中國球員的成長路徑變得更加艱難甚至變形。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以校園足球為主體的中國青少年足球培養開始越來越得到重視,在校園裏,足球回歸了快樂的本質,它作為學生的一種特長而非負擔,或許這樣才能被更好地推廣和發展。記者了解到在新疆舉行的中小學校園聯賽,每年能吸引10多萬人參與。
足球是個大眾遊戲,踢球強健了人們的身體和精神,看球愉悅了人們的心理和靈魂。足球是個人性的運動,服務於蕓蕓眾生的福祉。對於世界盃,中國球迷羨慕嫉妒,但現在中國足球可以暫時不要有那麼多想法,足球很簡單,就是要大家都快樂地踢球,這樣球星就會涌現出來,國家隊就會強大起來,一切是個自然的過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