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弦子:舞在茶馬古道上的“高原玫瑰”

text

新華社西藏昌都6月14日電(記者王守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芒康弦子,這個流行於西藏昌都地區芒康縣的歌舞形態,以獨特的舞姿和音樂的完美結合,被譽為“茶馬古道”上的“古道神韻”。

在芒康,芒康弦子已經成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在每年8月,草原青蔥,花兒絢麗,清水流暢,芒康縣所轄的各鄉鎮都會分別舉辦林卡節,而芒康弦子是節日的重要內容之一。白雲藍天下,伴著粗獷而綿延悠長的胡琴旋律,男女對半分開,圍成一圈,圓形舞隊時而聚攏時而分散,如盛開的高原玫瑰。

出生在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的次仁旺堆,是芒康弦子的國家級傳承人。據他介紹,芒康弦子的歌舞表演中,優美舞蹈動作常伴有天籟般的聲音,即舞隊中男子手中拉的樂器聲,類似於二胡,比二胡稍短,也叫胡琴,聲音渾厚悅耳,堪稱高原一絕。

芒康弦子的產生,和芒康特殊的自然環境密不可分。昌都地區很多地方的山脈,被瀾滄江、怒江和金沙江攔腰切斷,形成了高山峽谷地貌,巍峨的大山、奔騰的江水,阻斷了人們之間的聯繫,也阻斷了通往外界的道路。

在孤寂的環境中,人們為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時常舞動起豪放不羈的腳步,表達嚮往自由的心聲。於是,芒康孕育出了以大自然為舞臺,以大河大山為背景,以生活裏的點滴為歌唱內容的舞蹈類型,也詮釋了芒康人在艱苦環境面前永不低頭的豪邁氣概。

次仁旺堆7歲開始在草原上放牛羊,草原是他的舞臺,他會經常練習從大人那裏學來的舞蹈動作。

“在我很小的時候,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叔叔在田間地頭跳芒康弦子,自己就是在弦子的歌舞環境中熏陶大的,慢慢也愛上了它。長大後,越來越離不開芒康弦子。”次仁旺堆說。

據次仁旺堆介紹,芒康弦子中歌舞所表達的內容大部分源自生活,既有描繪家鄉大好河川的內容,也有嚮往愛情的傾訴,還有讚頌宗教,祈求和平安康的表述。

歌舞隊伍中的排列也遵照一定的次序,有舞頭、舞尾。舞頭也叫排頭,一般都是在弦子歌舞中有影響力的人物,能作詞編舞,且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歌舞的節奏、快慢則以男子拉弦子的音樂節奏為準。

次仁旺堆現在擔任芒康縣民間藝術團的副團長,為了更好地傳承芒康弦子,他經常走村串鄉,拜訪民間老藝人,將流傳在民間新的舞蹈動作,新的唱法等收集起來,然後再傳授給民間藝術團的學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