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一桃:“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制度文化约束

亚太日报

text

11月10日,2017首届“‘一带一路’城市经贸合作论坛”在深圳举行。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院长陶一桃作主旨发言。

陶一桃教授以“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制度文化约束”为主题,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制度约束”和“包容性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两个方面发表讲话。

她首先指出建立富有包容性的制度—文化认知共体系,是“一带一路”倡议是实施的先行策略。该倡议的实施对中国和沿线国家都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文化大于资本,制度重于技术”的非经济问题。相对于资本与技术,来自制度—文化的因素是最根本的约束。

她认为,虽然我国国力增强,已有潜力通过输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力,但我们对“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缺乏了解,同时受“运动心态”和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制约了和平“走出去”的进程。

陶教授分析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面临着来自制度—文化因素的三重约束:一是知识的贫瘠:即我们对沿线国家了解相对匮乏,尤其涉及习惯、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更是严重不足,但在特定文化历史区域,正是这些文化性制度影响和塑造着正式制度安排的缔结;二是自身认知能力仍有欠缺。全球化的今天,在跨越文化区域共同体的发展进程中,情感的力量有时会大于资本的力量。

我们要积极与对象国利益相关者对话,而不能只与政府部门、权力部门沟通,尤其要学会按照所在国的公共选择程序与路径行事。此外更应高度重视公民社会组织的力量;三是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阻碍,即我们应在意识到“举国体制好办事”的同时,尊重当地的思维和行为规则,依法行动,按国际惯例办事,用时间换共识,用了解换共赢,用法律保障利益。

“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息和价值导向,也是中国与世界合作方式的新变化。其实施更有赖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及世界的共同价值认同,以实现包容性发展。

陶教授强调包容性发展是实现合作,共谋繁荣的思想基础,其宗旨就是共同繁荣。人类发展的过程,也是不同观念、价值、文化互相兼容的过程。要实现包容性发展,应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肯定支持成员国自身发展、同时还必须直面矛盾、分歧甚至冲突。

在化解基于不同国家利益、价值判断及政治倾向产生的分歧时,陶一桃指出国人可以借鉴老庄哲学。“上善若水”的真谛在于“无为而无不为”,道家所倡导的柔美超越刚毅、高于勇敢。柔可以克钢,但观念与智慧很难为暴力所屈,这就是柔美的力量。

此外,陶教授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首要任务是互信的确立。包容不同文化与价值,在彼此尊重中达到共赢。

最后,她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可以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创举。中国应借此契机,以深化开放促改革,实现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优化升级,同时惠己利人,促进人类社会繁荣进步。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