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6月15日電(記者管浩
鐘泉盛)日前,一場跨越2000公里的愛心接力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廣泛關注,廣西一名腦死亡青年小葉的心臟在醫院、機場、航空公司以及空管部門等多方的密切配合下,經過5個多小時的緊張接力,成功地移植到一名12歲的江西男孩身上,目前該患者各項指標好轉,病情趨平穩。
這場愛心接力在弘揚正能量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眾對器官捐獻的認知。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器官捐獻率還處在較低水準。面對偏低的器官捐獻率,業內人士建議,應加大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建設的力度,同時積極推進立法層面的工作。
今年4月11日,廣西南寧市一對新婚夫婦上午剛在民政局辦理了結婚手續,下午就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紅十字會填寫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表,雙雙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廣西紅十字會救助救護部部長李紅介紹,廣西近年來開展了器官捐獻協調員、信息員的隊伍建設、建立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建立器官捐獻者家屬的救助機制等工作,從2011年7月正式啟動試點工作到今年4月,廣西約有500人遞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共有170位志願者完成遺體、器官、組織捐獻,共捐獻腎臟279個,心臟3個,肺臟2個,眼角膜172個,遺體18具,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例數位居全國第四位。
儘管器官捐獻在中國發展比較迅速,但仍然面臨許多困難,比如家屬的傳統觀念難以撼動、器官捐獻尚無相關立法、協調員及志願者隊伍人手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
“器官捐獻在我國起步比較晚,也比較敏感,希望立法這一塊能夠儘快地推進出臺,有法律保障,這樣我們的工作就能更有信心。”李紅說,天津、福建、江西陸續出臺了捐獻的條例,廣西還處在調研階段。
北京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朱繼業介紹,進入腦死亡是進行器官移植的最佳時機。“世界上已經有89個國家都認可了‘腦死亡即死亡’的概念,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做到這一點,很多患者家屬都認為,只有心臟不跳了才是死亡,這就等於把器官移植的最佳時機給錯過了。”朱繼業說。
朱繼業說,在一些國家,器官捐獻者只要在生前同意捐獻器官,簽過同意書,醫院就可以進行器官移植。而中國的傳統觀念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器官移植,就算捐獻者本人同意了,只要家屬有一個不同意,就沒辦法進行移植,建議國家也能出臺一些規定,只要捐贈者本人同意捐贈即可生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