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枸杞迎来采摘季 “机器换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诺木洪地区的有机枸杞基地正在进行机械化施肥。 李江宁 摄

中新网西宁9月7日电 题:柴达木枸杞迎来采摘季 “机器换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李江宁

每年七月到十月,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就摇身一变换上了红彤彤的“新衣”。

都兰县宗加镇诺木洪地区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枸杞犹如一颗颗红钻石装点着这座隔壁小城。到了采摘季,这里就会涌入数万名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采摘工,往日安静的小镇也会在此时变得喧闹起来。

图为采摘工正在采摘枸杞。 李江宁 摄

“这是我第四年来青海摘枸杞了,每年枸杞的品质和产量都不一样,今年产量没有去年好,但品质都挺好的。”来自宁夏的采摘工马二什告诉记者,“一天我能摘一百多斤,从七月底到现在赚了两千多块钱。”

都兰县作为海西州农牧业大县,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有富硒沃土的滋养,为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创造了绝佳环境,是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重点区,也是海西州绿色、有机枸杞种植加工的重要基地。因此,枸杞产业在这里也成为了支柱产业。

图为采摘工正在采摘枸杞。 李江宁 摄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劳动用工荒的情况开始出现。“每年枸杞成熟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完成采摘工作,今年我们只招到了400名采摘工。”青海昆仑河枸杞有限公司基地厂长许显文说道,“我们基地一共有四千多亩枸杞,按照这个数量,400人是远远不够的。”

图为采摘工正在采摘枸杞。 李江宁 摄

据了解,今年海西州种植枸杞面积达47万多亩,预计枸杞鲜果总产量达35.18万吨。采摘工达10万人,预计实现劳务总收入约6.7亿元。

“每天要保证采摘工在350人到450人之间,光是采摘费这一块的支出,就占总价的15%。”许显文说,“机械要比人工省下很多成本,但是到目前为止就采摘这一块来说,机械还不成熟,到现在为止没有机械来采摘的,所以全凭人工。如果有采摘机的话,我们肯定会采购。”

“如果想要枸杞行业有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机械代替人工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机械化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成本,也会使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提高生产效率,这样才能给种植户带来更好的收益。”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研究员许振林说。

图为枸杞基地中正在使用无人机进行施肥。 马铭言 摄

虽然机械化采摘目前还不能实现,但记者在诺木洪地区的一些有机枸杞种植基地里看到,无人机施肥、机械化除草已经非常普及。

图为诺木洪地区正在晾晒的枸杞。 马铭言 摄

枸杞采摘实现机械化需要农机、农艺、栽培和品种等多个部门进行密切协作,找出一种适合机械化的栽植模式、管理模式。“我们希望以后我们的枸杞产业依然是个支柱型产业,但是不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也为这个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许振林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