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多措並舉防範氰化物入海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19日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天津濱海新區危化品倉庫爆炸事故發生後,國家海洋局高度重視,組織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專家認為,目前最可能對海洋環境產生影響的物質是氰化物。國家海洋局已採取多項措施,防範大量氰化物入海損害海洋環境。

據了解,氰化物是指帶有氰基的有毒化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氰化物主要應用於電鍍、金礦、油漆、燃料、橡膠等行業,可通過大氣乾濕沉降、地面徑流和工業排放等途徑進入海洋。此次事故的氰化物主要為氰化鈉。

專家分析認為,氰化鈉大量入海後會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威脅,達到一定濃度將導致魚類等生物死亡,但其在海洋生物體內殘留時間較短,不會在生物體中富集並隨食物鏈傳遞;此外,氰化鈉在流動性較好的弱鹼性海洋環境中會快速分解為無毒物質。

連日來,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天津市海洋局在濱海爆炸事故現場附近的天津港港池海域以及天津港東疆港區以東海域開展了應急採樣和現場監視監測。根據監測結果,8月16日在天津港港池內2個站位檢出極微量氰化物(最大濃度為0.00156mg/L),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0.005mg/L);17日在天津港港池內1個站位檢出極微量氰化物(濃度為0.00103mg/L);18日最新監測結果顯示,事故附近海域未檢出氰化物。

專家表示,根據中國海水水質標準,氰化物濃度不高於0.005mg/L時,可滿足海洋漁業水域、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的水質要求;氰化物濃度不高於0.10mg/L時,可滿足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遊區等水質要求;氰化物濃度不高於0.20mg/L時,可滿足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等水質要求。鋻於此,專家分析認為,目前天津港港池海域的氰化物暫不會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為防範大量氰化物入海損害海洋環境,國家海洋局已緊急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強化跟蹤監測,在前期監測基礎上,增派監測船舶,擴大監測範圍,加密監測站位,提高監測時效;二是加強預測預報,持續開展事故鄰近海域污染物漂移擴散路徑和範圍預測預報,為海上處置提供決策服務;三是及時發佈信息,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開展相關工作。

此外,據國家海洋局通報,根據18日的監測結果,天津港港池內4個站位檢出揮發酚,濃度較17日有所降低,最高為0.00477mg/L,低於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0.005mg/L)。

專家指出,根據中國海水水質標準,揮發酚濃度不高於0.005mg/L時,可滿足海洋漁業水域、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水質要求;揮發酚濃度不高於0.010mg/L時,可滿足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遊區等水質要求;揮發酚濃度不高於0.050mg/L時,可滿足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等水質要求。鋻於此,專家分析認為,目前天津港港池海域的揮發酚暫不會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國家海洋局發佈的18日監測結果還顯示,天津港港池及周邊海域海水中酸鹼度、溶解氧、化學需氧量、油類、硫化物、有機碳、多環芳烴等指標與往年同期相比未見異常。無機氮濃度較17日有所降低,最高值為0.720mg/L,高於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0.2mg/L)。活性磷酸鹽濃度有所升高,最高值為0.103mg/L,高於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0.015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