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洲國際欲重啟IPO “試盤”12倍PE

text

今年4月,豬肉生產商萬洲國際集團欲在港上市集資60億美元,但計劃最終告吹。如今,萬洲國際有意重新啟動上市工作。

“萬洲IPO擱淺堪稱摩根士丹利數年來最大的失敗。但計畫不能說停就停,從發債、收購到上市還債,萬洲管理層早已計畫周詳;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名來自承銷團的投行消息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萬洲國際欲重啟香港IPO,最快三季度再路演。

至少2名獨立的消息人士證實,萬洲管理層在4月底中止上市後就一刻不停地在接觸各種機構投資者。而作為保薦人之一,摩根士丹利近期以12倍PE的超低定價接觸潛在的基石投資者,意在測試市場的“接盤底線。

早前4月,萬洲曾開出8-11.25港元的招股區間,相當於預測市盈率15-20.8倍。以上限計算,最新的12倍PE較之前大幅削價近43%。消息人士表示,儘管定價可能降低,但萬洲可能會棄用之前縮減的集資規模,以價換量。

另一邊廂,機構投資者認定萬洲出於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財務壓力必須儘快上市,加上高盛、鼎輝等老股東很可能在上市後套現離場,因此並不願意為IPO付出過高的溢價。但鼎輝等老股東堅持認為,同時擁有史密斯菲爾德和西班牙康博菲爾的萬洲國際應該比“同系的雙匯發展(現價18.7倍PE)更值錢。

價格成為橫亙在萬洲與市場之間較難逾越的鴻溝。

保薦人“試水

從6月24日開始,不少基金經理陸續收到摩根士丹利以非正式管道發出的萬洲IPO詢價,新的招股價底線低至12倍PE,按原招股價折算約6.4港元。足足比深圳上市的雙匯發展折讓了35%。

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稱,萬洲4月的IPO主要由摩根士丹利和PE股東鼎輝一手包辦,從遞表、聆訊到最後定價,萬洲董事長兼行政總裁萬隆等公司高管比較被動。結果,摩根士丹利在沒有鎖定任何一家基石投資者的情況下就硬推IPO,加上當時港股市況不佳,最後以慘敗收場。

該消息人士表示,“以鼎輝為主的老股東更在乎IPO的最終定價,而公司管理層則急於落實IPO以償還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所欠下的巨額債務。一個要價格,一個要時間。

據《南華早報》消息,據熟悉萬洲國際董事會的知情人士表示,萬洲國際董事長萬隆嚴厲批評4月份上市失敗一事,並將失敗歸咎於四家主要投行之間缺乏協調。中銀國際、高盛、摩根士丹利及瑞銀是4月份上市計劃的保薦人。

早在2006年,由鼎輝和高盛組成的羅特克斯以20億元入股雙彙集團,之後更名為雙匯國際。去年以71億美元的天價完成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光環褪去,留下巨額債務。

4月上載港交所的初步招股資料披露,截至去年12月底,萬洲國際完成收購案後的債務與股東權益比高達236.8%,遠遠高於一年前的7.6%,債務總規模達74億美元。

“既然已蟄伏8年,鼎輝更在乎IPO退出時的定價,至於萬洲所背負的債務,並非股東考慮的首要因素。上述消息人士說。

另一名中資投行主管表示,12倍PE的定價並非摩根士丹利的原創,而是不少大型機構投資者在4月路演時所提出的合理估值,管理層當時對此不置可否。該主管透露,萬洲一直在暗中接洽投資者,希望在鎖定基石後再重推專案。

三大分歧

儘管摩根士丹利主動拋出了“橄欖枝,機構投資者卻並不急於回饋。

一位要求匿名的基金經理表示,投資者與萬洲之間至少存在三大分歧。首先,萬隆和副總裁楊摯君手握8.19億股的巨額獎勵,這種激進的激勵制度在市場化運作的企業中並不常見。其次,明擺著高盛、鼎暉和新天域將在IPO後全部或至少部分退出,若認購新股,難保在禁售期內股價大幅波動。

這就引出了4月IPO失敗的最大分歧——定價。

上述投行主管表示,出於對公司治理和史密斯菲爾德業務整合的懷疑,不少投資者當時提出了12倍PE的心理價位。誰料萬洲最後只是大幅縮減了集資規模(從最多53億美元“腰斬至不足20億美元),並未修改定價區間,導致IPO中途流產。

記者瞭解到,萬洲國際是在1月底向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請,並在3月底通過了聆訊。換言之,如果萬洲在7月底還沒有重啟上市計畫,就需要更新財務數據重新遞表,這將拖延公司原本的上市計畫。

2名消息人士均表示,目前所謂的最低12倍PE定價只是摩根士丹利的“一廂情願,並未得到萬洲管理層的首肯;相信只是為了測試市場“水溫。若認購需求踴躍,不排除後續會提高IPO定價;如果最後決定降價招股,萬洲很可能會重新上調集資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