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浙江省台州医院互联网医学中心 方永乐 摄
(抗击新型肺炎)互联网医疗成浙江抗疫“第二战场” 减轻民众“纠结感”
中新网台州1月29日电(记者 范宇斌 通讯员 方永乐)“你好,昨天你在网上说自己有点发热,请问你今天感觉如何?”“家里一定要多通风,多洗手,也不要紧张,有什么情况及时跟我们取得联系。”“你在家里稍微等一下,我们马上派救护车去接你。”……连日来,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互联网医学中心,22个席位坐满了医护人员,他们戴着耳麦、盯着电脑,一字一句地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
据悉,他们都是来自台州医院各个科室的志愿者,春节假期里主动报名来到医院互联网医学中心做志愿者,为每天数以千计的患者进行解难答疑、随访到家。
图为:医护人员正在线答疑 方永乐 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量的老百姓不敢出门,导致他们身体有点不适都不敢到医院就诊,面对每天更新的感染人数,老百姓恐惧心理逐渐增强。
驱散迷雾需要医学权威的明灯,而此时各家医疗机构正在疲于应付疫情救治排查工作。公立医院如何在守住百姓身体健康防线的同时也守住大家的心理防线,对此,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创造性地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开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专线”。
据介绍,这是国内首条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治专线。针对性地整合电话咨询、图文咨询、视频问诊、远程会诊等网络医疗功能,开启面向全社会的7X24小时免费服务专线。
“互联网医疗技术的高信息密度、及时性、互动性、隐私性等特征对疫情防控有着重大意义。”谈及这条“专线”的开通,陈海啸给出了准确的定义。
图为:视频答疑 方永乐 摄
据悉,台州医院于2016年成立互联网医学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微信服务、在线医疗APP、远程医疗、咨询热线等载体结合线下医疗资源的成熟模式。
专线开通当天,就有600多人在线上咨询各种问题,面对逐渐增多的咨询量,仅靠现有的坐席力量远远不够。于是,台州医院发出倡议在全院招募志愿者。倡议发出后,许多医生护士在上完夜班后,连工作服都没换就匆匆来到互联网医学中心帮忙。
“由于老百姓的咨询量特别大,我们还担心人手不够,应付不过来,但是事实证明我们担心是多余的,14个坐席每天都是满满的。”台州医院互联网医学中心副主任杨敏说。
随着防治专线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虽然大部分网络咨询者的担忧不需要通过亲自前往医院做检查来解决,但也确实有极少数咨询者存在高风险接触史或可疑的发热症状。
日前,互联网医学中心接到咨询热线,一名来自临海小芝的女孩表示自己的母亲突发高烧,且母亲之前工作单位身边有许多湖北籍同事,非常担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据女孩描述,台州医院院感科主任、感染科副主任王赓歌初步判定其有较大可能感染。经疏通劝导,女孩的母亲终于同意独自驾车前往医院,并在发热门诊检查后确定为疑似病例,目前已被隔离治疗。
台州医院妇科副主任柴泽英是手机端志愿者,她根据排班在家里通过手机客户端接受老百姓的咨询。“只要当班,我们就把手机紧紧盯住,就怕漏过了什么信息,因为在这关键时期,咨询的人都很着急,我们要在最快的时间给他们答复。”
线上有人等、现场有人接,一个线上、一个线下,形成互补。
来自新疆的王先生由于发热咳嗽,通过手机客户端联系上了线上呼吸内科专家林玲。通过了解,王先生并没有流行学病史,他得的应该是普通感冒。林玲建议他居家观察,注意休息营养,多喝水,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者是加重,就需要去当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在我最纠结的时候,是互联网医学帮助了我,医生的话不仅让我消除了恐慌,还学到了医学科普知识。”王先生如是说。
个体在面对未知恐慌和生死压力时,有时也会做出不理性的选择,除了影响自身的救治,无疑会给民众带来危险。
图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专线 方永乐 摄
陈海啸对此表示,网络咨询一对一的沟通和隐私保护机制给这些脆弱游移的个体提供了一种更“软性”的沟通筛查方式,在以公安民政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疫情筛查方式外形成了另一种有效补充。而通过互联网,把筛查的关卡再前移,必要时从医院直接出动专业救护车,避免路途上的所有感染可能,也为公共安全多上了一份保险。
数据显示,1月23日至28日,该专线共提供线上图文咨询3364例,电话热线4394次,与基层卫生院远程会诊6例,随访接诊病人3068人次,累计服务11132人次。其中,线上图文咨询覆盖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全国27个省市区,湖北的咨询量是仅次于浙江的最大省份。
据悉,北京大学教授、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李玲在给《武汉市政府的七点具体建议》中首推“台州经验”,建议“充分利用本地和外地的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诊中心等资源,开设疫情咨询专线电话和网络平台。用信息流代替人流物流,能在网络和电话里解决问题坚决不要出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