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港媒稱,在英國民眾意外投票選擇脫離歐盟開始攪動全球市場幾天後,亞洲地區將加大貨幣和財政刺激力度的前景變得日益明朗,儘管該地區相對強勁的經濟成長為其提供一定的韌性。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28日援引彭博社報導,野村認為金融“感染”和對信心的打擊是亞洲面臨的主要威脅,瑞信則表示貿易往來是最大風險。不過,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如果經濟成長面臨的風險成為現實,那麼該地區將推出更多貨幣寬鬆措施。
報導稱,亞洲地區股市24日遭遇拋售,27日則呈現漲跌互見的局面,包括菲律賓和日本在內的部分亞洲基準股指上漲。日元飆漲加大了日本央行採取更多行動的可能性,而新興亞洲市場貨幣則因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而重挫。
從印度到中國,再到菲律賓,亞洲經濟體依然享受著城鎮化和中產階層對消費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膨脹所帶來的好處。多數國家的政府依然在大力宣導基礎設施投資,這正是中國熱衷於通過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供資金的領域。
報導稱,除了日本,其他亞洲央行都在實施正利率政策,他們仍可以通過降息來支撐經濟成長,財政刺激措施已經在中國的考慮之列,甚至已經在實施當中。分析師存在分歧的是亞洲地區將依靠哪個杠杆來撬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若英國脫歐引發更加廣泛的全球經濟成長減速,我們認為在這種情境下,亞洲經濟體將動用寬鬆貨幣政策作為支撐經濟成長的第一防線,” Santitarn Sathirathai等瑞信分析師在一份研報中表示。
注入流動性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表示,除了注入流動性和可能下調銀行存准率之外,“如果經濟成長阻力持續的話,我們預計決策者將先採取寬鬆的財政措施,尤其是資本流動依然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央行可能無法立即降息,因為這麼做可能增加貨幣的貶值壓力。”
不過,他們的共識是:亞洲經濟體與英國的貿易聯繫相對較小,渣打的數據顯示,整體來看,與英國的貿易在每個國家的總貿易占比不到2%。考慮到與歐盟的直接貿易占每個經濟體貿易總額的10-15%左右,因此他們面臨的更大威脅將是市場持續波動,或者歐元區經濟嚴重滑坡。
以下是英國脫歐溢出效應對主要亞洲經濟體的影響:
中國:
身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2015年總出口當中,16%的目的地是歐盟,其中英國占比為2.6%。在中國決策者已經在絞盡腦汁確保實現6.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目標之際,若歐洲大幅減速將增加中國經濟成長所面臨的阻力。
據彭博行業研究,歐盟GDP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那麼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增速就可能降低7個百分點,中國GDP成長率會被抹掉0.2個百分點。經濟再次減速還可能引發新一波資本外流。中國央行已準備好必要時為金融系統注入廉價流動性,而且政府有加大支出的空間。中國還下調了人民幣中間價作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