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专家:重症护理“十八般武艺”为患者护航

中国新闻网

text

(抗击新冠肺炎)专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专家:重症护理“十八般武艺”为患者护航

中新社武汉3月29日电 题:专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专家:重症护理“十八般武艺”为患者护航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他们是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最多、最危险的群体。在重症患者救治中,他们用快速、敏锐、精细的护理与医生默契配合,合力从死神手中“拽住”病人。医生有多重要,护士就有多重要。中新社记者近日专访两位北京协和医院援鄂护理专家,听她们讲述ICU病房里的护理故事。

“十八般武艺”为患者护航

北京协和医院妇儿党总支书记、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红告诉记者,ICU病房里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危重,常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多种并发症,对护理工作要求极高。

“护士要把医生的治疗方案精准地落实在患者身上,不能有任何偏差。”孙红说,在ICU病房,护士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及时反馈给医生,进而评估患者状态并优化治疗。

“医生的治疗思路护士不仅要心中有数,还要明确自己该如何去做,让治疗方案实现最佳效果。”孙红说。

“我们面对的往往是全身插满管子的患者。”孙红介绍,无论是患者人工气道管理、防护状态下吸痰、俯卧位通气以及呼吸机的使用、ECMO的管理等均关乎患者的预后,对于救治效果至关重要。这也要求护士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分析及应变能力。

“如果呼吸机报警了,护士要立刻判断出病人的情况,当机立断马上解决。这就像是病人在喊救命。”孙红还举例,“患者痰液颜色不同、浓稠度不同提示的病情也不同,护士要觉察到变化并及时反馈。”

生死时速与死神“拔河”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ICU病房里时常上演“与死神抢人”的惊险一幕。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工作的两个月时间,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奇经历了多次紧急抢救。

她回忆,在ICU病房接收病人的第一天,40分钟内陆续推进来4位危重病人,每一位都容不得半点拖延。

李奇记得,其中一位病人喘得特别厉害,进入病房后两位护士立即给他上心电监护,并迅速建好输液通路。由于病人氧合指数很低,第三位护士随即把无创呼吸机推到床前,为病人戴上氧气面罩。随后护士抽血、把血气分析结果递给大夫。“这一系列操作没有间歇,大约在15分钟内完成。”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奇接受采访。中新社记者 孙恒业 摄

到此抢救仍未结束。李奇回忆,由于该病人的氧合指数仍未明显改善,医生决定马上进行气管插管。护士迅速推来抢救车、准备插管用品,随后给病人上有创呼吸机。

“抢救时要求护士能够非常迅速、准确地配合医生,这也对护士的心理和体力有很大的挑战。”李奇说:“开病房的当天,几乎每位入院患者都情况危急。大家护理完一个病人便立刻扑到另一个病床,有的护士待了8小时才能出病房。”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许多重症患者通过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来改善血氧饱和度。这需要5到6名医护配合,大家动作一致把浑身插满管子的患者翻转180度,由仰卧位转为俯卧位。

“最多时病房里80%的患者要做俯卧位通气治疗。”孙红介绍,操作时要确保患者身上的管路没有反折牵拉,这需要娴熟的技巧和细节管理。为避免出现压力性损伤,护士每两个小时就要为患者活动肢体,体力消耗极大。

“大家穿着防护服每天翻10多个病人,非常辛苦。”李奇说,每一位护士都竭尽全力照顾患者,病房里没有一位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

由于患者处在隔离状态无家人陪护,护士们也扮演着生活护理和心理安慰的角色。

“护士要跟病人亲近起来,多倾听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战胜疾病,这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孙红说。

李奇还记得,护士在得知患者第二天过生日后,特意想办法准备了蛋糕,并集体唱生日歌,患者笑得很开心。还有护士在患者床头摆上苹果,祝福患者平安健康。点点滴滴都带去更多生的信念与希望。

“当看到病人因我们的照顾一点点好起来,大家的笑容比之前多了许多。”李奇说,救死扶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将与患者共同努力,直到病房里最后一名患者出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