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投行预测:人民币十年内将成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

观察者网

text

【文/观察者网 郭涵】美国四大投行之一的摩根士丹利9月4日预测,未来10年内人民币可能占据全球外汇储备资产最多10%的份额,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

截图:CNBC

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摩根士丹利周五发布报告预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到2030年可能会有3万亿美元的组合投资资金流入中国,令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比重从目前的2%升至5%到10%之间,超过日元和英镑。

摩根士丹利去年2月已经做出这一预测。周五的报告称,进入2020年以来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面对多极化的世界,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外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考虑到中国市场较其他地区的潜在回报率更高,海外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转向中国。

“随着前所未有的成熟市场财政和货币刺激,以及美联储较以往复苏更为温和的路径,我们认为,北京预计在疫情后的超低利率环境下,全球对人民币计价资产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报告预测,到2021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从现在的6.85升至6.6。而未来10年组合投资资金的重要性将超过外国直接投资(FDI),将有3万亿美元的组合投资资金流入中国。

“我们预期2020年,私人部门及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将连续第三年为中国市场带来超过1500亿美元的组合投资流入,凸显了正在发生的转变。预计2021年至2030年的年均投资额在2000亿到3000亿美元左右。其中流入A股和政府债券的金额分别为超过1000亿美元、800亿至1200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国际战略分析师詹姆斯·罗德表示,考虑到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股票与固定收益中跨境资本市场整合的增加、越来越多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交易,10年内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中占比5%到10%的目标并非不现实。

“这些都显示全球央行需要增持更多人民币作为储备资金。”罗德说,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70家央行持有人民币,较一年前增加了10家。

此外,报告提到了当前中美在经贸、科技领域的竞争中,美元的全球金融与支付中心地位为美国提供了结构性杠杆。“这表明中国有必要获得资本并减少潜在的融资风险。”

报告分析,中国正对过去出口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做出调整,意味着需要成为资本净进口国。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将可能转负,并到203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负1.2%。报告称,这意味着中国在2025年至2030年需要每年至少1800亿美元的外资净流入,以抵销经常账户赤字。

不过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对于摩根士丹利的报告结论持怀疑态度,认为对于中国经常账户长期发展趋势的预测十分困难。

摩根士丹利也在报告中承认,其预测结论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干扰,比如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进度、全球市场的波动、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以及中美关系紧张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