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军情观察 | 即便有了美国帮助,台湾自主研制潜艇也是痴心妄想<br>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凌霄云**

潜艇是一种具有很强攻击性的武器,其“狼群”战术让很多水面舰艇都不寒而栗,长期以来一直是台湾梦寐以求的武器,也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常打的一张“好牌”。据外媒报道,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批准美国企业以商业出售的形势,向台湾出口潜艇的关键零部件和子系统,供台湾通过“国舰国造”计划建造新一代常规潜艇。台湾对此欢欣不已。人们不禁要问,有了美援,台湾能够独力建造潜艇吗?

台湾的“潜艇情结”由来已久。早在1956年6月1日,台湾海军就秘密成立了“武昌艇队”,并陆续向意大利购买了数艘用于搭载蛙人、执行渗透突击任务的微型潜艇,组建了台湾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并于1970年并入海军水中爆破大队,改称海昌中队。但由于装备老化等因素,海昌中队于1973年解散。

海昌中队解散后,台湾地区继续进行获取潜艇的努力。1973年4月12日及10月18日,台湾海军先后从佛罗里达州的西岛及康涅狄格州的新伦敦两处美军基地接收了“海狮”和“海豹”号潜艇,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潜艇战队”,随后又于 1982年向荷兰购买了两艘改进型“旗鱼”级 常规潜艇,分别为“海龙”和“海虎”号。这四艘潜艇构成了目前台湾潜艇力量的现状。

但是,台湾目前这四艘潜艇都是落后的老旧产品,都已超过退役年限,尽管还能勉强出航,但只能用于基本训练,基本没有作战能力了,为此,采购和自制新的潜艇成为台湾地区海军建设的重要任务。2016年6月20日,台湾海军一下子抛出总价值高达4700亿新台币的造舰计划,雄心勃勃地准备将包括潜艇、主力舰、两栖登陆舰在内的海军舰艇全面更新。蔡英文上任后,更是大力推行装备自造计划,希望通过自行发展潜艇、战机等先进装备,来提升台湾“国防”工业水平和所谓“自主国防”能力,并将代号“海昌”的潜艇建造计划列为重中之重。

实际上,从台湾自身的造舰实力来看,存在诸多的短板,根本无法实现自主建造潜艇的目标。从技术层面来看,潜艇对建造水平、动力系统和电子设备要求很高,全球能够生产的国家屈指可数,目前只有美、俄、中、英、法、德、日、荷兰、瑞典等9个国家,许多发达国家也只有组装潜艇的能力。而台湾既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又缺乏潜艇制造的关键技术,根本不具备自造潜艇的基础条件。

据了解,台湾目前将潜艇自造所需的零部件分为“红区”、“黄区”、“绿区”三类,其中“红区”为台湾尚无研制能力,须寻求他方援助的技术,包括潜望镜、柴油主机、鱼雷、导弹系统等需寻求外援的项目;“黄区”为取得困难、但有自制潜力的零件;“绿区”则为台湾可以自行生产的设备。2016年7月7日,台湾“国防部”对台湾立法院“外交国防委员会”报告:“潜艇建造所需装备,估计分为25类,台湾具备可能制造能力的有19类,另外6项装备如柴油主机等,必须从国外途径获得。” 此外,目前台湾甚至缺乏生产船壳的能力,尽管台湾“中国钢铁公司”表示,它已开发成功潜艇专用钢板,可满足“军火工业自主政策”需求,但其耐压和经受炸弹冲击的能力还远远不够,而至于更加复杂的作战系统、声呐系统、武器系统(包括鱼雷和潜射反舰导弹)和动力系统,台湾方面的技术储备更是“零”。

从外援来看,台湾一直将潜艇制造寄希望于欧美特别是美国的帮助。但是,台湾即便是得到了美国的帮助,自制潜艇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此次尽管美国向台湾发放了潜艇“营销核准证”,但并代表美国会把整艘潜艇卖给台湾,而只是意味着可以与台湾谈有关潜舰的项目,而且美国已经不再生产常规动力潜艇,所提供的只能是一些零散的可与核潜艇通用的技术,并不成体系。而台湾地区由于工业体系缺口太多,缺乏研发能力的完整性和完善的潜艇研发与生产体系,因此未来要建造潜艇,只能是台湾提供部分需求设计和指标,由美国方面主导总体设计、结构设计,而后提供全套子系统和关键设备,台湾方面只能在完全技术指导下打打下手,超过7成以上的零部件和设备需要在美国制造完成后装运台湾,在美国专家指导下组装。这些在目前的情况下都是难以完成。

总体上来说,台湾目前并不具备自主生产舰艇的条件。从历史经验来看,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在制造潜艇问题时条件不足强行上马,但结果都是得不偿失。比如荷兰,就是因为需求不足、维持不下去而放弃了潜艇的研发和建造能力,而英国、意大利的常规动力潜艇研发最终也因为能力不足而放弃,印度虽然自行研制成功潜艇,但价格昂贵又性能平庸。如果台湾不顾现实,一意孤行,强行实施自主建造潜艇计划的话,就可能会步这些国家的后尘。


作者简介:

凌霄云,亚太智库研究员,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关系学博士,军事战略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战略与防务热点问题。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