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荷樓青旅開張:三大驚喜

APD NEWS

text

作為國際旅遊都市,香港每年吸引超過600萬遊客,卻也讓遊客為自己的荷包“捏把冷汗:寸土寸金的香港住宿費用極高,市區內三星級以上酒店超過千元港幣,且空間狹小;而重慶大廈等家庭旅館,卻魚龍混雜存在安全隱患。

10月21日,在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主持下,位於深水埗區的“活化歷史建築香港美荷樓青年旅舍及“美荷樓生活館正式開幕,并于24日開始試營業。

美荷樓青旅是第一間開在香港市區內的青年旅舍,它的前身是1950年代香港第一代公屋。性價比、歷史氛圍及設施環境成為美荷樓青旅三大驚喜。

香港美荷樓青旅外觀。

驚喜一:540元雙人間性價比秒殺市區酒店

美荷樓青旅共提供129個房間,其中93間為雙人間,合人民幣540元,面積達到二十余平米,可謂寬敞明亮。電視、吹風機等大小電器一應俱全,小沙發與寫字臺更能提供閒適的生活空間。兩張單人床甚至可以合併成為一張KingSize雙人床,構思巧妙.

美荷樓青旅提供240元人民幣的單人床位。對於獨行驢友來說,國際青年旅舍的“合住模式已經成為年輕人壯游的傳統。素不相識的一群人在住宿中結交起友誼,分享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旅途經歷,常常會為旅行留下難忘的記憶。這樣的8人合住房共有10間,分為男女宿舍,房間內均有獨立衛浴間和帶鎖儲物櫃.

此外,青旅內還包含14間主題房、8間家庭房及4間傷健人士房,滿足旅行者的不同需要。無論何種房型,青旅都會提供免費早餐及Wifi覆蓋。

驚喜二:“美荷樓生活館重現公屋集體回憶

香港第一批徙置區建築美荷樓1954年落成,屬首批“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項目,09年初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投得活化及營運權。

其中佔地兩層的美荷樓生活館重現了五十及七十年代公屋房間原貌,1200件展品引領市民時光倒流,親身感受徙置區的生活情況。百餘名老居民自發組成導賞團,為觀眾講解“公屋鼻祖在他們心中的集體回憶。

“我1959年搬入美荷樓,1969年搬出。當時我們一家七口就住在這裡,老居民范建明講解一個12平米的房間,通過他的口述復原了他兒時的居所,“我和父母睡在下層床,哥哥姐姐四個人只能睡在上格床鋪。但是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那時候過的很快樂,家家戶戶都不鎖門,有什麽好吃的也會鄰里分享。

生活館還收錄了著名導演吳宇森口述專訪,他小時候在徙置區長大,曾與流氓打架,還試過送外賣、賣提子乾;晚上則在走廊帆布床看看星,發着電影夢。徙置區內,他更寫了第一篇散文、拍了第一部試驗電影。在老居民看來,美荷樓象徵著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無論出身多窮,都不要放棄奮鬥。

驚喜三:公共空間萌生文化交流

“關門睡覺,出門拍照的旅行模式在美荷樓青年旅舍可行不通。

作為國際青年旅舍的旗下組織,美荷樓青旅推崇文化交流,設有充分的公共空間供旅客交談。充滿懷舊色彩的呼吸冰室、呼吸士多(小店鋪)都是遊客閒逛和聊天的好去處。小店還遍佈叮叮糖、飛機欖、舊照明信片等懷舊小吃和“老香港設計產品,令遊客在居住同時,不知不覺瞭解了更多香港本土文化。

美荷樓的舊街坊會常常回到青旅與遊客交流,超過160名舊街坊自願組成美荷樓歷史導賞團,為前來的遊客介紹美荷樓及香港公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