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丨刘晨光
数字货币毫无疑问是今年以来一大热点财经话题,而有关于其不同观点的论证也一直在进行。
继深圳派发央行数字人民币红包后,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央行开展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工作也正式启动预约,双十二即将上线。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作相应的技术准备。
数字货币未来应用场景如何?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方面?12月9日,在“平安大讲堂•解读金融新趋势”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杨东表示,其实无所谓数字人民币的大规模推广问题,不像现钞印出来大规模使用就可以了,而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由简到难,由小规模到大规模,这种可编程的、可设计的逐步推广。
杨东认为,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我国推广了,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货币发行的现钞推行模式。“不能按照原来的模式去理解,是更加全方位的,逐渐推进的模式。”
在杨东看来,从货币到数据价值确权到跨境使用,其中最难的部分即是跨境流动问题,外国人如何用,甚至国人到了国外如何使用,乃至于帐户问题如何解决都是未来需要探索的领域。
对于央行数字货币采用的技术路线,杨东认为,目前央行虽然没有明确表明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但根据判断,一定是应用了分布式帐本技术,这也是区块链技术核心部分。他认为,通过联盟链方式,进行可编程的、有效的使用投放,使国家对货币的调控更加有效、更加精准、更加方便。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则指出,数字货币会成为一个新的金融基础设施,是一个发动机。同样的数字货币诞生之后,其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搭建、连接、标准体系等都将成为未来极为重要的工作。
数字货币发展写入十四五规划,被表述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黄震谈了对于“稳妥”二字的理解,他认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必须基于安全性来推进,不能给金融秩序带来紊乱以及不能给用户带来损失。此外,该技术研发要有可靠性,经过反复的内测和小规模试点,所以才会先有小场景试用,然后再扩展到更多场景,更大的区域。第三个方面即是开拓性,即现在使用分布式帐本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是一体的。他认为,区块链是高度集成的技术结合体,核心技术是分布式帐本,还有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留有接口,将来可以加进来。
在跨境流通问题上,黄震表示,要超越国家形成全球数字货币的体系,怎样把数字人民币融进去或者作为支撑点,而不是数字人民币去取代新兴的全球货币,可能是未来在这个技术平台上能够融合进入全球的支付体系以及全球的清算体系。
“要推动更多的国家来联合形成一个超越私人的机构,发展出一个由主权国家共同形成的全球数字货币体系,这样数字人民币在中间要起到支撑的作用。”他补充道。
此前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撰文指出,提升央行数字货币的便捷性和服务可得性,增强公众使用意愿,可考虑采用双层(two-tier)投放,那么央行数字货币未来对商业银行会产生哪些影响?
在黄震看来,数字人民币需要数字钱包,要求银行尽快对接数字货币APP和数字钱包,能够随时转换。他指出,很多银行现在也打造类似平台,有很多产品可供选择,所以不会对银行的储蓄或者是其他理财等产品造成太大的冲击。“相反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导流效益,如果用好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机会,抢住了先机,可能是商业银行在这一轮数字金融中的一个新的机遇。”他说道。
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院长杨再平则指出,央行数字货币以后能不能存款,能不能生息肯定是要解决的方面,但是这个问题解决了,会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问题,有存款、有利息,就意味着要有存款创造,创造货币的功能。商业银行体系怎么办?是不是商业银行这个中间环节就没了?“但是我相信未来这个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不解决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货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