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6月10日電(趙洪南)在瀋陽市檔案館舉行的《瀋陽的記憶》展上,新中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的小學作文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這篇總理小學時的作文還曾入選當時全國九省中小學優秀作文。
走近這篇塵封近百年的總理小學時代的作文,記者看到泛黃的紙上寫著“東關模範學校第二週年紀念日感言
周恩來”。瀋陽市檔案館社會宣傳處處長孫凱告訴記者,1912年10月,恰逢東關模範學校成立兩週年,還是小學生的周恩來寫了一篇作文《東關模範學校第二週年紀念日感言》,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這篇作文,周恩來在其作文中論述教育對於一個人乃至社會的重要作用。
“一物不知,學者之恥。同學其博學乎?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同學其審問乎?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差以毫釐,謬之千里。同學其慎思而明辨乎?學矣,問矣,思辨矣,而猶或淺嘗輒止,見異思遷,躐等以求進,自是而非人焉。”還在讀小學的周恩來在他的作文中這樣寫道。周恩來認為讀書切記“求甚解”,要“好問”而不“自用”,“慎思”而又“明辨”,萬不可“差以毫釐”“淺嘗輒止”“見異思遷”。
孫凱說,1910年春,12歲的周恩來隨伯父到奉天,開始在鐵嶺銀岡書院讀書,同年秋轉入奉天第六兩等小學堂(後改名為東關模範學校)。周恩來在校兩年,“肆力學科,兼好讀散文小說及新聞雜誌”,各課成績都名列前茅,作文尤受老師、同學讚許。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語也是在此期間的一次修身課上回答老師提問時說的。
在這篇作文的結尾處,記者看到當時老師對周恩來作文的評語是:“心長語重,機暢神流。”孫凱說,評語的大意是表揚周恩來的作文論點紮實,論述流暢,很有邏輯。1913年6月,奉天舉辦教育成績展覽會,這篇作文被推選為甲等作文參加展出。1915年,上海進步書局收集全國九省中小學優秀作文,集結成《學校國文成績》出版,周恩來的這篇作文又被收入其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