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 普希金:但願,他也會像我一樣愛你

亞太日報

text

俄羅斯聖彼得堡藝術廣場上的普希金雕像。 資料圖片。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劉莉莉

*“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

但願上帝保佑你,

另一個人也會像我一樣地愛你。”*

很多人以為,《我曾經愛過你》,是俄羅斯大詩人普希金,獻給他的妻子娜塔莉亞·岡察洛娃的作品,實際上,這是他寫給曾經的女友安娜·奧列尼娜的詩句。詩中無私博大的情懷,卻是詩人一生的愛情理念,對奧列尼娜如此,對娜塔莉亞亦然。

失戀後,他祈求一個男人出現,像自己一樣真誠地愛奧列尼娜;臨死前,他祈求一個正派人出現,代替自己照顧可憐的妻子。

娜塔莉亞和奧列尼娜,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暖了歲月,一個享受過絕世的讚譽,也忍受了絕世的責駡,一個芳名並未眾所皆知,但想必一生安穩、踏實。不過,她們都是幸運的,遇到了一個癡情的男人,那個男人叫普希金。

希望我的愛,不再讓你難過

“你”和“您”,有什麼區別?

“她一句失言:以親熱的‘你’,代替了虛假客氣的‘您’。美妙的幻想立刻浮起,再也捺不住這鍾情的心。我站在她面前,鬱鬱地,怎麼也忘不了把目光移開。我對她說:‘您多麼可愛!’心裡卻想:‘我多麼愛你!’”

普希金曾經的女友安娜·奧列尼娜。 資料圖片。

想必,奧列尼娜“失言”的時候,一定是歪著頭,嘴角帶著溫柔而調皮的笑。詩人站在她面前,吃驚不已,目光中卻逐漸流露出喜悅。一個星期後,他派人給奧列尼娜送來了這首《你和您》。

誰會不愛奧列尼娜小姐呢?她是圖書館館長、考古學家奧列尼的女兒,從小受到文學藝術薰陶,美麗、活潑、魅力十足。普希金對奧列尼娜充滿了愛意,她也覺得詩人是“她見過最有趣的人”。這對“金童玉女”一起郊遊、參加沙龍,十分登對。

面對心中的女神,普希金靈感迸發,作品中充滿了強烈的膜拜感。他如此形容奧列尼娜的眼睛:“有多少深思的性靈,有多少稚氣的單純,有多少纏綿的語言,多少柔情和多少幻夢。”

當時,普希金還不到30歲,他十分想和奧列尼娜結婚,卻遭到了女方父親奧列尼的反對。再後來,隨著奧列尼與沙皇的不斷接近,普希金與他們一家漸漸疏遠了。

詩人徐志摩說:“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普希金亦如此。

面對無法相守的奧列尼娜,普希金便希望,自己的真誠而溫柔的愛戀,不會再使她悲傷難過。他創作了《我曾經愛過你》,祈禱著上帝保佑,奧列尼娜生命中能再出現一個男人,像他自己一樣,心懷最深沉無私的愛。

普希金為女友安娜·奧列尼娜創作了這首動人詩作——《我曾經愛過你》。

奧列尼娜活到了80歲,子孫滿堂,一生安穩。只不過,她時常會在一本紀念冊上,看到《我曾經愛過你》,這是普希金寫在上面的手稿。

恐怕,一個男人純潔的愛戀,值得一個女人用一生去懷念。

服喪兩年,你就嫁人,一定要嫁個正派人”

在普希金的一生中,與奧列尼娜相遇,是一個童話,當然,這並不是唯一的。

也就是在與奧列尼娜分手兩年後,普希金遇到了美若天仙的娜塔莉亞。“莫斯科第一美女”,比玫瑰更為嬌豔,很快攫取了詩人的心。

與奧列尼娜分手兩年後,普希金遇到了美若天仙的娜塔莉亞。 資料圖片。

1831年,兩人舉行婚禮。然而,正是在這幸福而甜蜜的時刻,出現了不祥的徵兆,新人互換戒指時,一個指環滑落,普希金手中的蠟燭也突然熄滅了……

婚禮後,兩人在莫斯科的阿爾巴特街53號租下房子,開始新婚生活。然而,這對才子佳人之間很快出現了不和諧音。娜塔莉亞比普希金小13歲,年齡上的差距,使她很難理解丈夫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作品中的深刻內涵。面對妻子,普希金常常會覺得無話可說、哈欠連天,而娜塔莉亞覺得,丈夫的心血,和公文一樣索然無味。

美麗的容顏、天真的頭腦和上流社會女子特有的虛榮,讓娜塔莉亞成了社交界的寵兒。她熱愛社交、揮霍無度,不惜讓丈夫靠借貸度日……這一切直接影響到了普希金的文學創作。

詩人曾在給好友的一封信中痛苦地寫道:“我已經沒有單身漢時期那種自由自在的寫作時間了。我的妻子非常時髦,這一切都需要錢。我只能通過寫作來掙錢,而寫作需要幽靜,單獨一人……”

最終,普希金成了娜塔莉亞美麗姿色的犧牲品。由於妻子和法國貴族丹特士之間傳出緋聞,普希金選擇與情敵決鬥,一顆鉛彈讓他垂下了高傲的頭顱,也湮滅了他絕世的才華。

普希金在與法國貴族丹特士的決鬥中身受重傷。 資料圖片。

普希金受了重傷,被人抬回家,醫生已是回天乏術。劇痛難忍,他就讓妻子走開,不想讓心愛的人看到自己蒼白憔悴的模樣;疼痛間歇,普希金就把娜塔莉亞叫到身旁,說“喂喂我吧”,看著她將糖漬草莓送到自己口中,再將淚水斑斑的臉頰貼在自己的額頭上。

普希金對妻子說:“我死後,你帶著孩子到鄉下去住。服喪兩年,你就嫁人,一定要嫁個正派人。”說完,他就閉上了眼睛。詩人的思想,定格在37歲。

從此,世上再無普希金。

後來,娜塔莉亞遇到了淳樸的軍人蘭斯科。他愛她,也愛她和普希金的孩子們,他向她求婚,她嫁給了他。然而,娜塔莉亞的心,卻為普希金服了一輩子的喪,她始終難以擺脫世人的責駡和內心的愧疚,年僅51歲便鬱鬱而終。

……

“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但願上帝保佑你,另一個人也會像我愛你一樣。”

又想到電影《愛有來生》,結尾處阿明對小玉說:“其實,我想要的不就是給她幸福嗎?所以只要她是快樂的,這快樂是不是我給的,都不重要了……”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得之如何,不得又如何?

俄羅斯詩人普希金。 資料圖片。

娜塔莉亞和奧列尼娜是幸運的,因為她們獲得了普希金無私而真摯的愛。愛是放手,並非佔有。愛是寬容,並非苛求。真正令人動人的感情,並非耳鬢廝磨、舉案齊眉,而是當你無法親手給予她幸福的時候,便期盼別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讓她幸福,才是愛情的最終目的,不管幸福意味著什麼,不管這幸福的給予者是誰。

由此看,普希金不愧為一代情聖。

作者簡介:

劉莉莉,80後北京女孩,跟所有北京人一樣,心裡裝著地球。父母都是外交官,自小跟著大人走世界、看天下。從外交學院畢業後進入新華社,從事的是國際新聞報導,用另一種方式來關聯天下。

轉眼“入行”已是第九個年頭,自認為未虛擲光陰,忠實地履行著新聞記錄者、歷史見證者和故事傾聽者的職責。2010年9月作為記者被派往墨西哥新華社拉美總分社,踏上了《百年孤獨》作者瑪爾克斯筆下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大陸。

在拉美工作和生活期間,有機會到15個國家採訪、遊歷,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曾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聯合氣候大會等國際會議和高端訪談中採訪總統,也曾在毒梟出沒的墨西哥城貧民窟與當地居民話家常,曾坐在地板上與環保主義者談天說地,也曾到當地華僑家中做客,體味海外遊子的冷暖……

豐富的採訪經歷使她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駐外兩年,除了完成日常報導外,還為《環球》、《國際先驅導報》、《參考消息》、《經濟參考報》等報刊撰寫了十幾萬字的文稿,將一個多姿多彩的拉美展現在讀者面前。

2012年底結束任期回國,但心裡依然眷戀著拉美的山山水水,工作之餘,也為報刊撰寫特稿和專欄,並為央廣“中國之聲”擔任特約評論員。如今在《亞太日報》開設專欄《山外青山》,希望利用這個新媒體聚合平台傳遞拉美及其他區域的文化訊息,講述那些值得稱道的歷史和傳奇,用自己的感悟,與讀者構建心靈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