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答腊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篇)

text

【亚太日报】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2014年10月,印尼新任总统佐科提出“全球海洋支点”发展战略,两国元首提出的重大而意义深远的发展理念具有诸多契合点。佐科总统在上任不到五个月内两次访华,习近平主席时隔一年半后再访印尼,有力推动了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促进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全球海洋支点”发展战略对接。

古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秦汉时期,以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远洋航海为巅峰。古海上丝绸之路与扼守马六甲海峡的苏门答腊岛息息相关。唐高僧义净下南洋远赴印度求学,曾在当时兴盛的室利弗逝王国学习梵语,返程又在此生活两年半传道译经,室利弗逝王国的中心就是今南苏门答腊省巨港市。郑和在近30年间七下西洋,多次到访苏门答腊岛,与当地首领建立友好关系,并自此开辟了中国通往南亚、中东乃至非洲地区更为广阔的贸易与文化交流通道。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延承并拓展古海上丝绸之路恢宏壮阔的路径,传承并发扬互通有无的友好精神,并契合巨大的现实合作需求,旨在通过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共同发展中寻求互利共赢,打造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苏门答腊岛是世界第六、印尼第二大岛,面积47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余万。该岛扼守马六甲海峡起始点,是印尼通往南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的重要门户,人口、面积、贸易和经济总量均约占印尼的四分之一,为印尼重点发展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苏门答腊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必经要道。从义净到郑和跨越上下数百年,他们肩负使命走向更宽广的世界,无不通过纵贯苏门答腊岛的马六甲海峡。时至今日,每年有10万艘以上的商船经过马六甲海峡,约占全球海上贸易量四分之一,苏门答腊岛战略地位更加突显,发展机遇更加广阔。

苏门答腊岛有很丰富的矿产和种植资源。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力煤出口国,年煤炭出口约占全球30%,矿产收入85%来自煤炭业,苏门答腊岛的煤炭可开采储量约占印尼的 70%,其中南苏门答腊省、占碑省和明古鲁省居多。苏门答腊岛还有一定储量的石油、铝土矿、锡、铁、铅锌和金等矿藏,其中中部的廖内省和北部的亚齐特区油气资源较为丰富,邦加勿里洞的锡和廖内群岛省的铝土矿储量可观。

印尼为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2013年棕油种植面积1059万公顷,产量2602万吨,约占全球产量40%。苏门答腊岛为印尼棕油主产区,棕油种植面积约占印尼63%,产量约占69%。印尼为世界第二大橡胶生产国,苏门答腊岛橡胶种植面积约占印尼72%,产量约占73%。此外,苏门答腊岛的咖啡和可可分别占印尼71%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