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东:民营医院“长大”贵在搭平台引人才

人民网

text

“前段时间还在这里看病开药,怎么几天没来,这医院就关门了呢?难道搬到别的地方去了?这回看病又不方便了。家住北京昌平区的赵大爷说的这家医院几年前才刚开业,附近居民以老年人为主,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去市中心的大医院不方便,这家社区医院规模大小的民营医院成立之后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很大便利。但是在运营了不到5年后,医院悄无声息地关门了,记者多方打听后得知,原来是因为不赚钱,医院已经迁到别的地方。

像这种因为经营不善,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民营医院比比皆是。长不大,做不强,似乎成了一些民营医院的命运。大多数业内专家都在讨论如何能让民营医院“长大,但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孙东东却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它做得小而精,有什么不好呢?它一定要大而全吗?近日,孙东东在做客人民网“诊脉民营医院系列访谈时指出,民营医院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是应该做精、做强,不急于做大。

不能为了办医院而办医院

“首先要明确一点,国家的利好政策是针对整个行业的。孙东东认为,有些人对于国家的利好政策理解有误差,并不是说建设了民营医院,就能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或者截止到某个时间点,建设成多少家民营医院就可以解决问题。不能为了办民营医院而办民营医院,而是应该根据老百姓的需求来做卫生规划,设置医院。

孙东东特别介绍了如何根据需求,进行社会资本介入。

比如要建立一所医院,不妨通过公开招标,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均可进入,谁做的好就用谁的,而不是为了显示政绩,生拉硬拽,必须建成民营医院。

医院贵在精,而不是数量越多就越有用。“如果医院建太多了,没病人,管理者必然要动歪脑子,想办法把正常人拉到手术台上。孙东东说,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好卫生区域规划,然后对现有的一些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造、产权制度改造,吸引民营资本进来。

投资不能固步自封需要创新思维

“社会资本为获取收益可以有多种方式,不一定非得办医院。可以在其他方面介入,比如建立检验中心等。孙东东认为,投资医疗领域不能固步自封,办医院是一种,创新思维更重要。

“我一直主张干一件事情,比如在一些地区,没有必要所有的医院都建立庞大的检验科,购买大型医疗器械,而是可以考虑建立民营的第三方检验系统。孙东东举例说,比如在一个县域范围内,民营资本进入成立一个检验中心,投资购进大型医疗器械,拥有独立的实验室,为各家医院提供检验服务。这样,各个医院就不用投入巨资购买大型医疗器械。

与此同时,双方做好联网对接服务,检验中心可以定时去医院取标本,取来以后做,然后通过网络及时把检测结果发回医院,以便医院直接使用。遇到急诊特殊情况,医院能够进行基本应对即可,不需要投大量资金。像一些大型的影像中心、病理中心,民营资本就可以结合利好政策,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盈利,同时各家医院也节省成本,方便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