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半島生戰不符合各方利益

亞太日報

text

朝中社2月21日提供的照片顯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日前指導朝鮮人民軍大聯合部隊實戰訓練。新華社/朝中社。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張寧

一些媒體近來有意無意地炒作朝鮮半島發生戰事的可能性。而美國又大張旗鼓地向半島調兵遣將,似乎印證了這種擔心。

然而,仔細考量朝核問題六方各自的戰略利益,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半島生戰,不僅不利於一方或幾方,而且不利於所有相關方。因此,可以說,現階段半島暫無開戰之虞。當然,各方都需要慎重管控危機,保持克制,防止擦槍走火。

先說朝鮮,它恐怕是調門最高,卻最不願意真打的一方。

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堅持發展核武器,目的是為了借核武器為籌碼,換取美國的安全承諾和西方世界的經濟援助,絕不是為了挑起戰爭。朝鮮挑起戰爭,等於是“自我毀滅”。

朝鮮應該很清楚其與美韓之間在軍事力量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孤注一擲地直接軍事挑釁,並引發大規模戰爭,給平壤政權帶來的危害將是多重性的,甚至可以說是災難性的。而在目前的國際輿論環境下,一旦戰事是由朝鮮的主動軍事挑釁而引發,恐怕國際上不會有太多同情朝鮮的聲音。

朝方想必清楚,爆核、射星與先打第一槍,仍然有着本質區別,冒險也必須有底線。

朝中社2月21日提供的照片顯示的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日前指導朝鮮人民軍大聯合部隊實戰訓練的場面。新華社/朝中社。

不過,歷史上也不乏偶然事件導致全面危機的例子。朝方新年伊始的一系列舉動可謂是“行走在刀鋒之上”,這對朝鮮政權和朝鮮民族而言,是場危險的賭博,更給鄰國、本地區乃至世界造成不安。因此,保持克制,停止冒險行動,回到談判桌前,應該是朝方目前需要採取的態度。

再說美國,它出於國內和全球戰略利益考慮,現階段在半島事務上更多的是施壓,以加強在本地區的軍事存在。

在朝鮮開戰,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其全球戰略。

首先,奧巴馬任期接近尾聲。善始善終,不走險棋,應當是他鞏固政治資產的理性選擇,民主黨亦不可能允許他拿執政黨地位作賭注,去和朝鮮攤牌。

其次,一旦美國在半島動手,它只有兩個選擇,不是與中、俄謀求合作,便是與中、俄為敵。這兩個選擇都會影響到美國在歐洲、中東與俄羅斯的角力,以及利用地區問題對中國的戰略遏制。這筆賬不難算,豪賭半島戰爭,無論輸贏,美國失大於得。

因此,可以看出,美國向朝鮮半島周邊部署兩個航母戰鬥群、F-22隱形戰鬥機飛臨半島、特種部隊演練“斬首行動”、美韓軍演兵力大增等信息的釋放,更多的是向朝方施壓,是籌碼疊加,而不像是備戰。

美軍F-22戰機資料圖片。

事實上,美國因半島核危機升級已嘗到“引而不發”的甜頭。韓國可能允許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同時美日韓軍事合作已經得到加強。

將戰爭作為可能的選項之一,這對美國而言,也並不出奇。已經解密的歷史檔案顯示,以往當蘇聯和中國宣佈擁核時,美國均考慮過動武,但都因為代價過大而最終放棄。

這一次想必也不會例外。對朝鮮動手,涉及與中、俄複雜而艱難的外交折衝。美國曾在半島發生過誤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它應當不會輕易嘗試在同一個地方第二次摔倒。

再看韓國,它肯定不希望承受“玉石俱焚”的戰爭後果。

韓國首都首爾距“三八線”僅數十公里。這意味着,一旦開戰,朝鮮無須動用核武和常規導彈,只要火炮齊射,首爾就可能成為一片火海。因此,韓國應該不會主動選擇戰爭。

朴槿惠對朝政策突轉強硬,這不是她的主動選擇,而是因朝鮮的過激行為和美國的“無奈”。

美韓部隊在聯合軍演完畢後合影留念。 資料圖片。

受朝鮮核爆和發射衛星的刺激,韓國政壇陷入“安全恐慌”,要求政府採取更強硬的對朝政策,但還不至於呼籲發動戰爭。韓國畢竟不是一個民粹盛行的國家,理性與平衡是該國政治的主流。

另外,韓國軍事力量尚未實現決策自主。簡單地說,韓國的交戰權還操於美國之手,因此,韓國甚至還不具備主動挑起大規模戰事的資格。

還有日本,它看起來蹦得很高,但戰略縱深絕不足以支撐與有核國家的武裝對抗。

這已不是上個世紀50年代,假使美國現在傳檄天下,號召對朝作戰,估計應聲者寥寥。包括日本,沒有哪個美國盟國敢輕易投身針對有核國家的戰爭陣營。

日本處於朝鮮中程導彈的射程內,假使這導彈攜帶核彈頭,其結果不難想像。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狹小的國土面積、有限的戰略縱深,使其在核打擊下,更顯脆弱。

當地時間2014年10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自衛隊成立60周年航空閱兵式。 資料圖片。

日本當下儘管跳得很歡,但其真實目的是為了借此突破和平憲法,為海外動武“鬆綁”。支持對朝開戰,即使鷹派如安倍,也會慎之又慎。

還要說說俄羅斯,它似乎是六方中相對“超脫”的一方,但不可忽視的是,半島開戰,它也將付出沉重代價。

人們比較容易看到遠東生變對美國的牽制作用,認為俄羅斯將因此在歐洲和中東獲益。但不要忘記,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國土面積超過600萬平方公里。朝鮮半島一旦生戰,或因此造成核戰爭或核洩漏,與朝鮮有着陸地邊境線的俄羅斯不僅可能遭遇難民潮,其大面積國土將面臨核輻射污染等威脅。

另外,半島生戰將會導致美國在遠東地區軍事存在急劇擴張,這不利於俄羅斯的戰略利益。

最後要說的是中國,其基本立場就是:半島不能發生戰亂。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慕尼克安全會議期間接受路透社專訪時,就中國對朝鮮半島局勢的政策做了明確闡述,指出,不能用武力解決問題,半島生戰、生亂,中國不會允許。

2016年2月12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德國慕尼黑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對美國有可能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動向表示嚴重關切。 新華社記者羅歡歡攝。

作為半島的近鄰和對半島穩定負有重要責任的國家,中方堅決反對半島生戰、生亂。王毅外長就中方對朝核問題闡述的“三原則”既是對中方立場的概括,也是對當前面對美日韓壓力,為維護自身戰略利益及周邊局勢穩定而採取的必要態度。

半島生戰,絕對不符合中國利益,也不符合其他各方利益。在半島局勢平添變數的時刻,考驗的是相關各方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智慧。不管這一輪朝核危機如何演化,避免相關方之間的戰略摩擦,避免半島發生戰亂是首要任務。挾帶私貨,謀求私利,輕啟戰端,其後果恐怕是誰都無法承受的。

作者簡介:

張寧說,15年的記者生涯,似乎在不斷演繹一路向西的橋段,仍只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初級實踐。

2002年至2014年,張寧在10餘年間,五度轉場,先後在巴基斯坦、澳門、阿富汗、伊拉克和香港駐站。儘管從業經驗豐富,遺憾一直未能“沖出亞洲”。

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拉克這三個堪稱危險國度的摸爬滾打,令他的肌肉變硬,心腸變軟,略悟生命脆弱而寶貴的意義。

2004年東南亞海嘯、2011年美國撤軍伊拉克、2015年尼泊爾地震……這些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張寧都在現場,見證歷史。可以說,更多時候他的記者生涯與爆炸、槍擊和災難相伴,與此同時,他也試圖找尋這個世界何以變得如此恐怖和異常的答案。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仍不安寧,戰亂、恐怖、災難、災害,幾乎無處不在,今有幸借助亞太日報這一新媒體平臺,與朋友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幫助朋友們了解己身足跡尚未達到的領域,這是我最大的欣慰。”

張寧說,這些對戰地經歷的回顧,絕無自傲自矜成分,更多地是想和同儕分享內心交織的悲欣,共同為尚在硝煙裡煎熬著的兄弟姐妹祈福。過來人的心從未離去,仍與你們相伴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