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线上参与交流。 论坛组委会供图
中新网上海6月21日电(记者 陈静) 近年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为不同瘤种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记者21日获悉,在恒创中国,与时偕行——第三届HERO肿瘤“恒”论坛上,多位中科院、中国工程院院纷纷表示,中国民族制药企业近几年成长迅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壁垒,研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为临床提供了有力武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201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Dr. Gregg L. Semenza教授受邀在线分享。 论坛组委会供图
据悉,在论坛上,来自肝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肺癌等不同瘤种领域的海内外重量级专家,回溯治疗进展,展望诊疗未来。 201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Dr. Gregg L. Semenza教授受邀在线多维度参与探讨肿瘤治疗的前景。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郑树森、陈赛娟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线下线上展开交流 。
在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侯蕾看来,目前,技术的革新正在推动肿瘤生态系统由1.0向2.0时代升级,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将在未来得到大大提升。肿瘤筛查及标志物检测推动的精准医疗、数据辅助临床决策、商业医疗保险提升患者支付能力将是肿瘤诊疗生态系统升级的三大方向。
据了解,中国肿瘤领域临床研究大多聚焦于解决中国人群最高发的瘤种。 民族药企——恒瑞医药董事长周云曙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当下,民族药企积极针对肿瘤等重大疾病开展新药创制。迄今,恒瑞医药已有7个创新药物获批上市,其中5个药品用于肿瘤治疗。除了研发团队的努力,这也得益于国家利好政策的扶持。
侯蕾接受采访时认为,未来,中国的民族制药企业需要打造差异化的创新管线,确保高效的研发执行,寻求合适的商业伙伴,并能有多元化的准入保障,做到这些才能够在新的环境下出奇制胜。
肺癌免疫治疗研究在不同分期的NSCLC(非小细胞型肺癌)的治疗中均有突破。 论坛组委会供图
肝癌是中国“特色肿瘤”,中国的肝癌患者在人群特征、基因背景等多个方面与欧美国家肝癌有所差异。南京金陵医院秦叔逵教授直言,中国肝癌治疗需要基于国情,探寻适合的药物和方案。 秦叔逵教授介绍了晚期肝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并表示,20年来,在中国学者、企业等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晚期肝癌治疗,已逐渐从“跑龙套”成为了“弄潮儿”。未来需要多学科专家携手努力,共同提升中国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
据悉,由秦叔逵教授牵头探索的相关方案,是目前写入中国相关指南且同时被国际指南推荐的肝癌首选化疗方案。秦叔逵表示,近几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如阿帕替尼、多纳非尼等不断取得亮眼成绩。靶向联合免疫进一步开启了肝癌联合治疗的新篇章。 他告诉记者,中医药创新药物槐耳颗粒、阿可拉定等在肝癌领域的疗效均喜人。
邵志敏教授介绍了近年来乳腺癌领域的进展以及中国学者的贡献。 论坛组委会供图
乳腺癌是当前全世界女性的“美丽杀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介绍了近年来乳腺癌领域的进展以及中国学者的贡献。他告诉记者,针对侵袭性最强、治疗结局最差的HER2阳性乳腺癌的探索已有诸多新进展。其团队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团队均有重磅成果。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徐兵河教授牵头的PHOEBE研究证实,中国原研靶向药物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可显著改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成为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线治疗的新标准。
邵志敏表示,未来,乳腺癌精准治疗的优化值得期待。专家们将进一步基于发病机制探索新的靶点及新联合方案,为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近年来, 肺癌免疫治疗研究在不同分期的NSCLC(非小细胞型肺癌)的治疗中均有突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告诉记者,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进一步提升了患者获益,扩大了免疫治疗的受益人群。周彩存教授表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疗效,未来还需在生物标志物、克服耐药、更多创新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等方向开展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