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 莫迪想趁危机把经济搞上去,专家称叫板中国不是嘴上说说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综合 艾仁

据彭博社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希望让印度更加自力更生,但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这并不容易做到。

面对来自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因疫情而中断,以及全国封锁导致数百万人失业的局面,莫迪加大呼吁力度,推动当地制造业并减少印度对进口的依赖。

疫情爆发之初,个人防护设备的短缺增强了他的决心——短短两个月内,印度就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最大个人防护装备生产国。这一成功鼓励莫迪敦促印度人购买本地商品。

莫迪.jpeg

与中国的军事对峙加大了这些呼吁。在两国士兵本月在喜马拉雅边境发生冲突后,印度领导人呼吁抵制中国商品,并尽可能对中国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一些贸易商还列出了一份包括玩具在内的3000种商品的清单,称这些商品很容易被当地制造业取代。

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阿米顿·帕利特表示,这些削减进口的努力“在其经济民族主义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主流想法是,如果印企放弃进口,开始在国内生产同样的产品,那么它们将创造就业机会,并在一个自给自足的进程中创造收入。”

事实上,莫迪此前就想要通过“印度制造”计划推动来国内制造业,但收效甚微。根据该计划,印度政府承诺减少繁文缛节,并协助那些有意在印度开店的公司。其目标是到2020年,将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从2014年的15%提高到25%。

然而“印度制造”计划却因对本地内容的严格规定而适得其反。它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在经济长期放缓的情况下降低了国内消费,结果制造业所占份额几乎停滞在15%左右。

鉴于作为就业增长主要推动力的服务业处于低迷状态,莫迪别无选择,只能把重点放在制造业上。随着该国经济出现40年来首次全年收缩,印度当局认为,工业增长是为每月约100万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

印度概述了其促进自力更生的新措施,包括禁止跨国公司竞标价值超过20亿卢比(2,640万美元)的政府合同,并向占印度商品出口约48%的小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

分析人士认为,最新措施对提高本地企业的竞争力没有多大作用。

班加罗尔大学安贝德卡经济学院副校长巴努穆尔蒂博士表示:“这些都是印度已经采取了的中期战略,现在带上了一点政治色彩。如果你真的想和中国打交道,你需要非常有竞争力。这可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搞定的。”

与莫迪政府结盟的民族主义经济组织Swadeshi Jagran Manch一直在推动印度人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去年印度从中国购买的包括电子产品在内的商品总额接近700亿美元。北京对新德里的贸易顺差约为500亿美元。

swadeshi_jagran_manch_anti_china_enterprise_cover_0.jpeg

德意志银行首席印度经济学家考希克•达斯表示:“自力更生应该被理解为使印度在未来几年更具弹性,而不是用最狭隘的术语来解读。自力更生的目标不是不惜任何代价减少进口。”

此外,随着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希望重新评估其供应链,并使自己的中国业务多样化,莫迪还希望吸引投资。

新德里贸易中心主任拉姆·潘德拉指出:“虽然这一愿景很好,但我们需要政策。我们需要升级实体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印度一直在努力吸引投资者。但考虑到印度陈旧的土地和劳动法,许多投资者更青睐越南、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

尽管印度正在简化劳动法,并已下调企业税率,以期与亚洲同行持平,但繁琐的土地收购规则、外汇管制以及乏味的官僚作风仍是该国面临的挑战。

包括韩国最大钢铁制造商浦项制铁在内公司,由于土地收购拖延,已放弃了在印度的投资计划。结果,尽管身为铁矿石净出口国,印度仍进口了669万吨成品钢材。

新德里尼赫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贾亚蒂·高什强调,光靠说话是吸引不了投资者的。她说:“经济处于崩溃状态。如果你是一家全球性企业,想为供应链的一部分选个新地址,你就需要优秀的基础设施。”

(来源:亚太日报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