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新加坡5月31日電隨筆:讓環保深入童心
新華社記者胡雋欣
鄰家5歲小男孩最近經常哼唱的歌是《保護我們居住的地球》,偶然會下意識舉起拳頭,一副小小地球衛士的模樣。他爸爸說,衝澡他會說:水龍頭關小一點兒,浪費水;路遇園丁修剪樹木,他以為是砍樹,就一臉嚴肅:這樣不好。
小小年紀竟有如此環保意識,細問之下發現是幼兒園教的。老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向孩子們灌輸環保理念。空氣污染是怎樣產生的?如何才能保護環境?他們知道了要節水、少開車、多種樹。
幼兒園張老師說,學校每年會在大班和中班教一些資源循環利用等環保理念和知識。新加坡前段時間經歷罕見乾旱天氣,原本幾乎每天下陣雨的地方,竟一兩個月無雨,赤道附近直射的陽光把很多草坪烤成了枯黃色,幼兒園響應節水號召,把每週一次的玩水活動取消了。
借此機會,幼兒園教導孩子們節約用水,強調“少用水,重復用水,循環再用水”的理念。孩子們雖不甚明白,卻知道:水用太多了是會枯竭的。
老師請孩子們從家裏拿來廢舊紙張,糊成半個地球的形狀,固定在教室墻上,涂上藍色,代表那是人類生活的家園。小朋友看著自己帶來的廢舊物品變成了美麗的藍色星球,還由此學到了有趣的知識。
寓教於樂,環保理念深入童心。這與新加坡的生活環境以及提高全民環保意識的努力一脈相承。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新加坡成就了“花園城市”的美譽,超高的綠色覆蓋率讓這個熱帶城市島國處處生機盎然。
孩子們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自然擔負著保護和持續美化環境的責任。幼兒園和學校之外,新加坡在公園、圖書館等公共場所設置的環保教育公共設施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的言行。
依河道而建的亞歷山大水渠公園就是一個信手拈來的環保範本。這個位於新加坡中南部的社區公園,河道兩旁種了各種花草樹木,有關部門很花了心思,設計出不同植物多環節凈水的景觀。濱水走道每隔一段,就有標識說明哪些植物對水質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也有溫馨提示敦促人人保持環境清潔,因為河水最終會通過水管進入千家萬戶。
這類說明的圖片和文字以藍色調的卡通風格為主,偶見散步的家長向孩子講解。一些小公園裏,特意佈置了當地中小學生手繪的環保宣傳畫,畫上署有學校和作者名字,想必會讓小作者們感到自豪。
遍佈全島的圖書館也是孩子們常去之地。在中央國家圖書館,去年新建的一片兒童閱覽區以“綠色”為特色。名為“我的大樹家園”閱覽區中央有一棵不很高的大樹。樹榦主要用可回收或循環利用的材料製作而成。地毯以綠色和其他顏色形成的紋路象徵樹根,向著周圍的書架延伸。天花板上鑲嵌著3000多個回收的塑膠瓶,染成橙色和綠色,作為樹冠。
這個閱覽區的4.5萬多冊圖書也是“綠色”的。它們經過篩選,適合4至12歲的少兒閱讀,其中大約30%的主題與“綠色”和自然有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