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國足應向阿爾及利亞學“記仇”

text

新華社裏約熱內盧7月1日電

題:國足應向阿爾及利亞學“記仇”

新華社記者林德韌

為了一場32年前的恩怨,阿爾及利亞隊拼盡了最後一顆子彈。雖然輸球,但“北非之狐”用近乎悲壯的狂奔突襲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用這場120分鐘的激情與淚水,為歷史做了一次並不完美卻足夠震撼的終結。

這是一場“復仇”之戰。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盃,首次出現在世界盃賽場上阿爾及利亞隊首戰就以2:1擊敗了強大的西德隊,雖然隨後輸給了奧地利隊,不過他們在小組賽最後一輪力克智利隊,小組賽取得了2勝1負的戰績。然而西德隊與奧地利隊在最後一場比賽中上演了一場1:0的默契球,最終兩隊不光彩地擠掉阿爾及利亞,雙雙小組出線,由於比賽地在西班牙希洪進行,這場默契球也被稱為“希洪1982”。

“記仇”的阿爾及利亞隊將32年積累的情緒一股腦爆發,把奪冠大熱門德國隊拖得疲於奔命,一場經典之戰就此誕生。或許很多年後人們已經忘記了這場比賽的比分,但阿爾及利亞門將姆博裏多次精彩撲救、德國門將諾伊爾屢次狂奔出擊、德國隊潮水般的進攻配合以及阿爾及利亞隊犀利的防守反擊,都將會刻在人們的記憶當中。

中國足球歷史上也有很多悲情時刻,遠到1989年的“黑色三分鐘”、1993年的“兵敗伊爾比德”,近到對陣泰國隊的1:5,但中國隊面對阿聯酋、卡塔爾、伊拉克這些當年西亞“仇家”的戰績雖然一度走高,但今年卻又回到負多勝少的老路。更別提跨世紀的“恐韓症”、“恐伊症”,就連當年不恐的日本,也將中國隊拉得越來越遠。

“記仇”並不是簡單的宣泄,而是一種證明自己的動力,而這種動力也是中國隊所急需的。

通過32年,阿爾及利亞隊組建了一條由西甲、英超、意甲球員構成的豪華中場,無愧巴西世界盃“最強非洲隊”的評價。而中國隊在失利之後則往往找不到真正的根源,換帥、換打法、換風格,在東闖西突中錯過了正確的發展路徑,沒能跟上歷史的車輪。

國足應當學會“記仇”,當我們的青少年足球人口和足球水準壓過日韓、也能夠培養出曼聯、AC米蘭隊的主力中場的時候,中國足球的“復仇”之日也就不會遠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