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港府29日公布,去年第四季的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為4.1%。根據這一數字計算,港鐵公司可根據票價調整機制,將今年的票價提升2.7%。雖然實際加幅仍有待公布,但若果成真,則這將是港鐵票價連續第七年上調。30日,香港各大報章發表評論指,港鐵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車費“可加可減”的機制也盡快檢討。
香港商報在題為《港鐵調價機制有改善空間》的評論中指,本意為監管公營機構收費的“可加可減機制”,卻變為“只加不減”,無疑顯示港鐵的票價機制出現了設計上的漏洞。尤其將其放在港鐵去年賺取了近130億元利潤的大背景下,則進一步凸顯了香港公營服務價格釐定和監管中的一些問題。
評論指,港鐵公司作為上市公司,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似乎無可厚非。但是,港鐵亦不能完全以此為藉口,忽略自身的公營機構性質與社會責任。
《文匯報》發表題為《盡快檢討港鐵“可加可減”機制》的社論稱,“可加可減”機制冷冰冰,但執行機制的人應該有關懷社會的溫情。作爲長期享有行業壟斷利益和政策傾斜優惠的機構,港鐵一方面接受納稅人的資助,另一方面又強調商業原則,更動辄以“照顧股東利益”爲由拒絕拿出更多資源回饋乘客,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腳。
社論指,作爲港鐵的最大持份者,港府應有充分的底氣,督促港鐵公司切實檢討票價厘定機制,解決其偏離乘客利益和社會責任的問題。
《經濟日報》則在題為《港鐵加價又惹爭議 顯角色尴尬》的社論中指,港鐵票價調整雖有機制,然而每年都惹爭議,凸顯港鐵要同時兼顧股東與公衆利益的尴尬。如何走好平衡木,是港鐵新領導層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