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小清新有話要說 把態度印上衣服

界面網

text

要說文字穿衣最開始興盛那幾年,約摸是在美國的1970年代、搖滾樂掀起俱樂部舞台風潮的時候。以紐約 Studio 54 爲代表的搖滾聚集地,把音樂、藝術和時尚糅雜在一起,讓年輕人的表達欲和食欲一樣難以控制。

“放棄好品味成爲了一股具有解放意義和創造性力量,預示著個人風格的到來。”奧地利記者 Charlotte Seeling 曾用這句話來描述當時的穿衣時尚。

1973年,《女裝日報》在報道中將 Slogan Tee 比作“反文化的首席發言人”;而根據 Daily Record 記載,直到1975年,已有4800萬件這樣的 Slogan Tee 遍布于美國大小服裝市場。

1952年,瑪麗蓮·夢露身著一件USS Henley的長T恤/ 攝影:Earl Theisen

1977年設計出的 I LOVE NY 標語T恤一直流行到現在。

性手槍樂隊主唱 Johnny Rotten

在沒有網絡的年代,Slogan Tee 以攜身微博式的套路,漸成爲美國小衆文化的溫床。

搖滾樂手 Bebe Buell

龐克設計的師母,“西太後”薇薇恩·韋斯特伍德承繼了這一套路,常常將自己的政治、環保、激進或調侃的言論搬上T台。說她獨樹一幟也好,嘩衆取寵也罷,韋斯特伍德從來都直視時尚與經濟、政治的微妙聯系:

韋斯特伍德換上了一件衷心請求“請不要逮捕我”的 Tee 抗議英國反恐法令

韋斯特伍德爲維基解密的創始人 Julian Assange 制作“I'm Julian Assange”Slogan Tee 穿上遊街

到了1985年,《國際先驅導報》評價 Slogan Tee 爲“它是時尚,它是藝術,它是廣告,它是政治宣言,它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最具靈活性的服裝之一。T恤衫已經成爲藝術和表達觀點的重要媒介,在21世紀,它將成爲最有活力的、傳遞信息的形式之一。”

這個預言似乎並沒有成功。事實上,到了1990年代,廣告的發達讓印有商標和宣傳語的 Tee 成爲隨手可見的商場贈品,少了些特別。隨後信息革命和社交網絡的興起,也分流給了時尚達人其它展示個性的平台。

就這樣,Slogan Tee 漸漸脫離了藝術區,成爲20世紀末意識形態鬥爭的記錄武器。1994年,藝術家羅斯·辛克萊就因爲一件印在T恤衫上的 Fxxk Police 口號,不得不終止了自己畫廊的展覽。隨後的美國民權運動,南非的反種族隔離運動,反越戰示威遊行,抗議艾滋病歧視等等……可以說一個活動一件衣裳。

女權主義運動的“一個女人需要一個男人,就如同一條魚需要一輛自行車” Slogan Tee

好在 Slogan Tee 的生命力一直都在。十年過去了,由于政治在時尚領域的多元和松動、設計師的加入等元素,都爲 Slogan Tee 流行的回潮起到了不小的幫助:川久保玲與藝術家 Filip Pagowski 合作設計出 Play Comme des Gargons 系列;Alexander Wang 推出印有 P6 的毛帽反對歧視;2001年,已故的性手槍成員 Sid Vicious 曾穿過的ANARCHY Slogan Tee,在SOTHEBY拍賣行拍出了6000美元的價格。

于是按照時尚追風的商業邏輯,我們在街頭更多地看到各種多元時髦的 Slogan Tee:

講真,這樣的T恤比單色襯衫還要萬用。尤其在穿搭精力有限的時候,一件 Slogan Tee 可以讓你全身的搭配都更加耐看(就讓人想湊近一些、瞅清楚這到底寫了句啥)。比如這件“網紅說得都差不多一個意思”T恤:

強調要買買買的T恤:

以及走溫情勵志雞湯風格的網紅同款們:

還有佯裝精神世界豐富的網瘾少女們:

有品位的奶奶:

以及精神世界豐富的韓國小少年:

時尚品牌設計師們不能放過這個元素,從單品的手袋、圍巾、鞋帽、夾克衫等等,都能找到 Slogan 痕迹:

不放過任何一個走紅機會的 Moschino:

ASOS 等評價品牌也頻頻推出 Slogan Tee:

Slogan 元素放進外套裏相當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