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西利亞6月23日電
題:國足亞洲對手技術報告之澳大利亞隊——世界盃中國“結”之七
新華社記者王浩明
公兵
23日,澳大利亞隊0:3敗給西班牙隊,在亞洲球隊中率先完成了巴西世界盃之旅。“袋鼠軍團”先後與智利、荷蘭和西班牙這3支世界頂級球隊過招,三戰全敗的結果也反映了亞洲頂級水準和世界頂級水準的差距。
不過,從這3場高水準、強對抗的比賽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球員身體素質極其出色,跑動能力強,並正在開始從傳統的英式打法向技術型打法轉變。
整體來看,除了末戰卡希爾缺席不得不變陣,主帥波斯特科格魯採用較為平衡的4-2-3-1陣型。進攻方面,邊路發起佔壓倒優勢,3場比賽從邊路發起進攻的比例為83%,中路則僅佔17%。進攻的側重方向則依場上形勢而定,比如在末戰對西班牙的比賽中,左路發起進攻比例高達50%。而對荷蘭和智利,則以右路發起為主。防守方面,澳大利亞往往利用3個防守型中場囤積中路,形成保護後防線的屏障。後防線平均身高超過1米85,防空能力強。澳大利亞3場比賽全隊場均跑動距離達118.1千米,在已經完成小組比賽的6支球隊中列第一位,可謂“跑不死”。
後防線上具體來說,澳大利亞的中衛搭檔基本固定,斯比蘭諾維奇和威爾金森分居左右兩邊,左邊後衛的戴維德森位置也較為穩定,變數最大的是右邊後衛,澳大利亞首場比賽用弗蘭季奇首發,但他下半場被麥克格文取代了位置,後者打滿了後面兩場比賽,並有一次助攻。波斯特科格魯正嘗試用相對年輕的麥克格文鎮守右路。
澳大利亞這條防線的最大問題在於邊後衛和中後之間空隙過大,在澳大利亞一共9個失球中,有4個與此有直接關係。另外,澳大利亞中後衛存在傳統英式中衛轉身慢的毛病,因此,從肋部被打身後成了澳大利亞多個失球的主因。
中場方面,澳大利亞的中場是雙後腰搭配一個前腰和兩個邊前衛,後腰第一場是米利甘與耶迪納克的組合,之後兩場波斯特科格魯將米利甘換成麥凱伊。“袋鼠軍團”中場的特點是跑動能力強,覆蓋面積大。左後腰麥凱伊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首發的兩場比賽場均跑動距離超過13000米,是典型的“Box
to
Box”(從禁區到禁區)的球員。
此外,在德乙法蘭克福隊效力的右邊前衛萊基應引起關注,23歲的他3場比賽全部首發並打滿全場。“能跑”是萊基的最大特點,3場比賽平均跑動距離達11000米,在首場面對智利的比賽中錄得全場最快絕對速度,達每小時31.43公里。而效力於荷甲烏德勒支隊的22歲左邊前衛奧爾也完成了3場首發,未來有一定成長空間。
鋒線上,卡希爾即將年滿35歲,但仍是“袋鼠軍團”鋒線不可或缺的人。本次世界盃澳大利亞打入的3粒進球中,卡希爾佔據兩個。在進球外,卡希爾的牽製作用產生的影響更大。在卡希爾因黃牌停賽的小組賽末戰,澳大利亞完敗西班牙,從反面說明瞭卡希爾的重要性。21歲的塔格拉特尚不能承擔重任,卡希爾一旦退役,澳大利亞鋒線恐將陷入一段時間的“青黃不接”。
從歷史戰績來看,國足與澳大利亞一共進行過10場比賽,國足4勝1平5負,最近的一場交鋒是在2013年的東亞杯上,國足4:3戰勝對手,但那支澳大利亞隊的陣容,只有3人進入了這次世界盃大名單。
面對一個在成長的澳大利亞,國足在實力上處於下風。若在亞洲盃上與其碰面,國足在防守方面應重點佈局兩個邊路,並加強防空。進攻上,或可充分利用對方中後衛和邊後衛的空當,多打身後球以期望撕破其防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