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今晚即将收官,虽然收视如虹,但一直争议不断。起初,我也觉得这部剧在剧情上槽点太多,50集看下来之后,我觉得如果不把《安家》看成一部职业剧,那还是有可取之处。
抛开房似锦原生家庭和徐文昌前妻的戏份,《安家》有点像情景剧,特别是“安家天团”的设置,有点类似于《编辑部的故事》。
对我来说,这部剧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它所塑造的几位个性鲜明的配角:王自健演的王子健精明强干,爱说俏皮话,取笑农村来的同事固然令人生厌,护着朱闪闪时情真意切也是真的。“老油条”谢亭丰是上海弄堂里那种典型的市井爷叔,他有油滑的一面,但难以掩盖善良的本质。刚毕业的“985”踏实本分,他有独自一人在大城市闯荡的野心,也有年轻人不知道努力能不能有所收获的迷惘。
朱闪闪刚出场的几集,很多观众对这个缺乏业务能力的姑娘都不买单,但有趣的是,随着剧情的深入,人们都不由得被她的单纯乐观所感染,喜欢上这个开不了单的“壁橱公主”。朱闪闪比女主角房似锦还受欢迎,让我想到,杨超越在国内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傻白甜式女性角色永远有市场,只是怎么把这类角色演得讨人喜欢是门学问。
另一个争议性角色是小娄。他干活儿不怕苦不怕累,但也不讲究、冲动、贪小便宜,他代表的是那些家境贫寒,但仍然在大城市努力生存下去的外地年轻人。在上海这座中国最具现代气息的大都市里,他没有什么可依附的,没有“985”的学历,甚至没有王子健的业务天分,只有一腔孤勇支撑他硬着头皮走下去。
小娄是我觉得剧中气质最像现实中基层中介的人,他让我想到来北京租房时遇到的第一个中介。男孩年纪比我还小,入行不久,但热情、周到,并且深为自己所在的公司业内闻名而骄傲。我去看房时,他特意跑到草房地铁站里面等着我,因为附近的北京像素是知名的北漂聚集地,那个范围内有七八家大大小小的中介,他担心,我从地铁站出来后会被人截胡。
我刚来北京实习,预算只有一千多块,很感激那时遇到的中介为我推荐了合适的房子。那是一个没有窗户的隔间,但价格便宜,附近交通便利,合租的室友良善——有后来辞职去北影进修的空姐,有自己创业的二房东姐姐,她从在马路上一张张发传单做到开起连锁学前培训班。现在想来,是他们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生命力,让机缘巧合从上海来北京的我有了留下来的想法。
编剧六六说,和房子有关的话题永远不缺少故事,此言不假。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房子不仅是住所,也承载了欲望、梦想和太多说不清的爱恨情仇。
但《安家》也有很明显的问题——故事过于戏剧化,很多单元里的人物都脸谱化得离谱,而且有些话题陈旧,并不能反映新鲜的时代面貌。
好几笔卖房交易里,矛盾冲突都是由恶人引发的。甭管是儿子还是外甥,这些案例里的至亲一碰到房子就统统变身白眼狼,穷亲戚令人咬牙切齿,可饲料大王那样的富裕阶层吃相更难看。此外,婚外情、江湖骗术这类情节早在《编辑部的故事》那时就有了,现在看来确实没那么新鲜。最后几集讲到因为房地产调控,房产中介行业进入寒冰期,这当中该有很多行业故事可深挖,可惜这部剧却要草草收尾了。
当缺乏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案例时,《安家》似乎只能用极致剧情来掩盖这种不足。
再来说说主角。孙俪虽然没那么契合房似锦这个角色,可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基本功扎实、肯做功课的演员虽然不一定次次出彩,也至少不会让整部剧因为一个人而垮掉。徐文昌的人设新颖,一个房产中介拿了玛丽苏女主的剧本外加开了金手指,唯一弱点是优柔寡断。罗晋非常适合这种谦谦君子的角色,只不过,当他和孙俪抱在一起时,两个人看上去确实毫无CP感。
图片来源:《安家》截图
最后,这部剧想要传达的价值观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徐文昌的言行体系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做人宽厚仁慈,从不把人逼到绝境,做事不仅要遵循法律底线,还不能昧良心,工作上虽然尽力,但也追求平衡,讲究生活趣味。他看似无为,其实人脉深厚。
房似锦最初的言行遵循的是在商言商的现代职场逻辑,只要不违反法律和行业规范的底线,卖出房子就是硬道理。在《安家》中,房似锦最终还是被徐文昌影响,放弃了她原先的职业准则。当两种体系发生冲撞时,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吗?房似锦也没做错什么啊。
总之,这部剧想讲的内容很多,但最后让人狠狠记住的,就只剩那些抓马剧情。
导演安建自始至终没有接受采访,在剧组内的采访中,他表示,《安家》不是职场剧,而是现实主义都市剧。但都市剧也不是一个筐,啥都能往里装。最近我坚持看下来的几部国产剧似乎都有类型混杂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广电要求拍短剧的限制还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