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頹勢明顯 安倍經濟學走向末路?

新華網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日媒報道,日本內閣府不久前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GDP初值顯示,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該國GDP比上季度實際減少0.4%,換算成年率為下降1.6%,時隔兩個季度轉為負增長。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對此撰文指出,盡管2014年4月日本低迷的經濟一度轉為上升基調,但此次數據顯示日本經濟將再次陷入停滯。安倍政府最為重視的“安倍經濟學”頹勢盡顯,已經走到“窮途末路”。

  

文章稱,目前,日本個人消費一蹶不振,地方經濟遲遲未能好轉,中小企業陷入生存危機。即使是“安倍經濟學”的受益者、各家大型企業,也擔心“好形勢”曇花一現,開始進行應急准備。

  

背負新安保法案等重擔的安倍政府,一直靠著“安倍經濟學”效果強撐支持率。隨著“安倍經濟學”走向破產,安倍政權勢必遭受雙重打擊,“政府倒臺”成為一個現實話題。

文章指出,其實,稍微懂點經濟的人都知道,“安倍經濟學”更像是安倍向日本民眾講的一個“童話故事”。他宣稱,主要目標是讓下跌了15年的日本物價重返通脹狀態,要在2015年使日本達到2%的通脹率目標。

  

安倍把這套政策形象地比喻成射出三支箭:第一支箭是財政刺激。安倍政府推出了110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用於對道路和橋梁進行改造。第二支箭就是寬松的貨幣政策,為此他任命了一位能夠遵照他意願,給市場投入更多貨幣的央行行長。第三支箭是一系列結構性改革,開始提高消費稅,第一階段是從5%提高到8%。

  

文章稱,目前日本經濟整體通脹率為1.4%左右;剔除能源價格影響,通脹率僅0.7%,遠未達到2%的目標。再看看經濟增長,雖然最初2013年日本經濟增長達到1.6%,但不到兩年就進入快速下滑通道。第三支箭中的消費稅上調,造成日本民眾提前購買商品,並大量囤積,消費力嚴重透支。

  

文章指出,此次發布的GDP數據,是三年多來日本最為嚴重的經濟萎縮,降幅遠遠超過了經濟學家的預測。剔除各種因素影響,實際上安倍2013年執政以來,日本經濟規模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文章隨後指出,其實,“安倍經濟學”注定不會成功,因為它挑戰了不可抗拒的基本經濟規律,一定會以“安倍失敗”收場。

  

首先,日本債務高企,靠財政擴張和無限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會有刺激經濟的實質療效。公共債務太高,一定會影響經濟發展。日本的總債務占到GDP的240%以上。這個時候置債務於不顧,指望靠財政擴張和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樣打激素,就能使經濟發展,而不是在結構改革上下功夫,讓經濟的根基更好,完全是舍本逐末。

  

其次,“安倍經濟學”不將改善人口老化問題作為重點,失去勞動力的支撐,難以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日本的勞動人口現在每年減少0.5%。另外,日本人口老齡少子化嚴重,有11%的人口超過75歲,日本婦女的生育率僅為1.4,遠遠低於補充人口所需的2.1。

  

因此經濟增長的勞動力要素是關鍵所在。只有提高勞動參與率或者引入更多外國移民,保證充足的勞動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安倍顯然不會有這種負責任的耐心。他只需要短期飛沖的支持率,來完成自己修憲等所謂的“政治理想”。

  

最後,地方經濟與中小企業才是日本經濟的生命線。“安倍經濟學”在為大財團、大企業、富裕階層及中心城市帶來財富與繁榮的同時,也令工薪階層、中小企業和地方經濟遭受嚴重打擊。地方經濟萎靡不振,中小企業甚至出現了破產潮。

  

2014年,日本中小企業破產率大增140%。這種兩極分化趨勢正在“撕裂”日本經濟。被詬病為“富人經濟學”的“安倍經濟學”,不可能帶領日本經濟走出泥潭,反而會造成日本社會的撕裂。這對二戰後日本歷屆政府幾十年構建起來的“平等社會”,將是致命的打擊。

  

文章最後指出,“安倍經濟學”是安倍政權運營的生命線,但如今,甚至日本政府內部大多數意見認為“還是先不要出臺財政刺激措施”。對於因經濟陷入負增長可能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安倍政府能用的籌碼已經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