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布《公筷公勺使用规范》 细化到“筷勺”长度颜色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兰州的餐饮企业配备的公筷公勺。(资料图) 史静静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日电 (史静静)公筷的长度、公勺的大小宜明显区别于自用筷勺;可在显著位置印(烫)明显的“公筷”“公勺”或“公用”字样;服务人员在食品打包,分餐、换盘时,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夹……1日下午,兰州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公筷公勺分餐夹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甘肃省地方标准已通过审定并批准发布实施。

《规范》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取食共用菜品(点心、主食、水果)的筷子、勺子、夹子等分餐用具。

图为文明餐桌的展示牌。(资料图) 史静静 摄

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栋梁介绍,此次发布的《规范》共7章,规定了公筷公勺分餐夹的材质要求、外观要求、尺寸要求、标识要求、配备要求、摆台要求和卫生要求等。

同时对就餐使用者提出要求。比如,就餐使用者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夹后应放回餐盘或托架;应用公筷公勺分餐夹取用餐盘内靠近自己的菜品(点心),不应用公筷公勺分餐夹随意翻拌。

《规范》还对适用范围进行了具体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各类餐饮服务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农村集体聚餐和其他集体聚餐场所。居民家庭用餐可参照执行。

会上,兰州市文明办主任崔峰巍说,数据表明,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幽门螺旋杆菌为例,大家一起吃饭不用公筷,只要一个人有这种菌,很可能就会造成“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的结果。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夹,则有利于杜绝唾液、飞沫等在餐桌上传播,从源头上预防病毒细菌的交叉感染,有效杜绝“病从口入”。

崔峰巍认为,推行《公筷公勺分餐夹使用规范》是提高民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健康用餐、文明用餐已日益成为市民的用餐新风尚,当地推行“公筷公勺分餐夹”健康分餐行动,不仅是防止疾病传染、促进大众健康的有效举措,也是进一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载体,是“文明餐桌”行动的深化创新。

用一双公筷,得一份安心。事实上,甘肃是全国较早将“公筷公勺”写入地方立法的省市之一。甘肃将文明用餐的相关内容写入《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法规条文形式将群众在生活当中倡导的良好生活习惯、生活习俗、社会风尚上升为社会治理的制度约束。

今年4月,省会兰州还在100家大型餐饮单位试点推广“公筷公勺·健康分餐”行动,以此守护“舌尖”安全。目前,甘肃14个市州、48个县(市)区发布了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倡议书和行动方案。

记者近日走访餐饮企业时,发现兰州大中型酒店均在明显位置张贴或摆放的公筷公勺提示牌,用餐时服务员也会提醒食客使用公筷公勺。

据兰州市市场监管局介绍,该市餐饮单位张贴宣传海报22万份,摆放宣传桌牌14万张,培训餐饮行业从业人员6290人次。同时,对兰州25175户餐饮经营单位公筷公勺使用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督促整改问题893个,使公勺公筷分餐夹得以迅速推广。

会议披露,当地将大力普及文明餐桌知识,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在餐饮服务行业推进使用“公筷公勺·健康分餐”行动,倡导健康消费、节俭用餐、绿色消费,减少通过餐桌、公用餐具等传播食源性传染病的问题,营造和谐文明安全健康的用餐环境,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