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中的四大焦點

APD NEWS

text

9月19日,在德國柏林的亞歷山大廣場,人們參加社會民主黨的競選活動。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是否向社會富裕階層增加稅收、如何促進社會收入公平分配、怎樣增加教育投入、何時引入最低工資制、歐債危機救助政策是否合理、外交政策如何調整。話題林林總總,糾結各式各樣。那麼,德國各政黨的內政外交政策究竟有多少異同,在哪些問題上各執一詞、爭執不休呢?

焦點一:稅收政策是促進經濟效益還是保障社會公平

德國艾姆尼德市場及社會問題研究所分析報告認為,約80%的德國選民把選票投給某個政黨的決定性因素取決於該政黨執行的內政、社會與財政政策。

目前,以默克爾為總理的、由基民盟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黑黃聯盟與在野的社民黨和綠黨的“紅綠聯盟主要在是否對社會高收入階層提高徵稅額以及開徵遺產稅的話題上針鋒相對,激烈辯論。傳統上偏保守、主張維持自由市場經濟競爭活力的“黑黃聯盟堅持認為提高稅收將會抑制投資者積極性、遲滯經濟增長;而“紅綠聯盟及更加激進的左翼黨則在社會公平正義的話題上大做文章,堅決要求提高對社會富裕階層的徵稅額,降低德國社會日益拉大的貧富差距。

在社會保障等問題的細節上,基民盟認為應該向養育孩子的家庭和投資實業的中小企業傾斜,前者是為了解決德國社會日益突出的生育率下降、人口負增長的問題,後者則是鼓勵企業創新和投資,保持經濟活力;在野的中左翼各政黨則把競選的關注度轉移到加強扶持社會弱勢群體、關注單身人群和幫助低收入人群上,以爭取在德國經濟發展大形勢下受益相對較少的選民的支持。

焦點二:歐盟及歐元區的前景

德國大選結果可能對歐盟和歐元區與德國的關係產生某些微妙影響。近來,默克爾已經就其歐盟政策有了明晰闡述,其中首要的便是她主張大力削減歐盟的官僚體系規模、讓歐盟成員國在關乎自身利益的問題上有更多的話語權。這個做法暗含的是德國政府將在未來歐洲事務中能更多地堅持自己的固有主張,維護德國的利益。

在歐洲一體化進程及歐債危機救助問題上,社民黨並不能提出自己獨立的強有力挑戰現行政策的任何方案,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攻擊默克爾政府財政緊縮會導致歐債各國經濟進一步衰退。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不久的“德國選擇黨有可能贏得超過5%的選票門檻而進入議會。這樣一個以“反歐元為單一政治主張的政黨入席德國聯邦議院將會給默克爾政府在歐債危機救助政策中怎樣的掣肘,又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德國與歐盟國家的關係,將是人們的一個關注點。

焦點三:德美關係在德國大選中的微妙影響

德美兩國無論是在經貿還是對外關繫上一直保持著非常緊密的合作。然而,最近曝光的美國對包括德國在內國家實施大規模監聽監控的“棱鏡門事件,給社民黨不容錯過的攻擊執政聯盟的最佳藉口。社民黨口無遮攔地對美國監聽事件猛烈批評,如果社民黨贏得大選,如何處理與美國極度難堪的外交關係將是個問題,因為歐盟與美國在政治、經濟及軍事方面存在著廣泛和深度的合作,德國政府不可能把與美國的關係降至冰點。從美國的角度,默克爾顯然是更加合適的合作夥伴。

焦點四:醫療改革、最低工資及一系列內政政策紛爭彰顯分歧

目前,社民黨及綠黨還高調主張通過改革現行醫療保險體系,徵收“全面健康稅,以擴大公共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基民盟方面則反駁稱,中左翼政黨以擴大公共醫療保險覆蓋範圍而增加徵稅點的做法無疑會提高德國的勞動力成本,而這些成本又將被轉嫁到勞動者身上,反而妨礙德國經濟增長。

社民黨、綠黨及左翼黨一直主張立法建立全德國統一最低工資制。基民盟和自民黨則堅持認為由勞資雙方達成“協議工資,比通過立法強行規定“最低工資更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此外,執政的“黑黃聯盟與中左翼各黨之間還在增加教育投入、承認雙重國籍、改革養老保險制度、是否繼續維持67歲退休年齡等一系列問題上爭執不下。

目前,德國大選總體格局比較清晰,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領先優勢明顯。而主要競爭對手、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施泰因布呂克在公共場合發言時習慣性的不拘小節、頻頻失誤,成為媒體和大眾調侃的對象,更讓默克爾顯得缺少對手。在自民黨支持乏力的情況下,下任德國聯邦政府究竟出現怎樣的政黨組合,還存在著一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