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腾讯公益的小朋友画廊应该也在你的朋友圈刷屏了。各种喧嚣声过后,我想和你聊聊事件之外的一些故事。
上个世纪4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精神障碍者群体中有一些极具艺术天分的人,并把这个现象深入研究,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派别——
原生艺术(Art Brut)
原生艺术,是由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在1945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专指那些没有受过文化艺术熏陶的人自发创作的艺术,比如精神病患者、通灵者、社会边缘人、民间自学者等等,因此也被称为局外人艺术(Outsider Art)。
和经验丰富、技巧娴熟的主流艺术家相比,这些“局外人”的作品有一些很鲜明的特点。
他们所画的世界和人物,大多都是二维、平面的,很少有“透视”等立体概念。这和那些同样没有受过美术训练的原始人、儿童的思维很像。
精神病人阿萝伊姿·克巴兹的画
阿萝伊姿(Aloïse Corbaz)曾做过德国国王威廉二世的宫廷家庭教师,对国王的无望单恋让她的精神状态变得很不稳定,后来她住进了瑞士洛桑的精神病院。
她的画几乎都是热烈的红色系,画中主角通常是一对情侣或一个单身女性。
他们大多对鲜艳的色彩(尤其是原色)情有独钟。
是因为缺乏调色的知识和经验吗?也许不是唯一的原因。有一位精神障碍者说:“我看到的世界都是光芒四射的,画出来的远远不如脑海中的明亮。”不少精神障碍者、通灵者都有类似“神性光芒”的体验。
精神病人卡罗·兹纳利的画
卡罗·兹纳利(Carlo Zinelli)1916年生于意大利,在参加1939年西班牙内战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院里的一名医生和一个雕塑家办了一个工作坊,病人们可以在那里画画和雕刻。卡罗每天可以安静地画八个小时,他喜欢鲜艳的色彩,画的大多是他儿时在意大利乡下的回忆。
1969年,医院搬迁;他的病情加重,作画更加频繁。直到58岁去世,他一共留下了1900多张画和少量雕塑作品。
巴黎“波斯特原生艺术画廊”创办人Christian Berst说,“在所有艺术派别里,没有哪一个比它更纯粹,因为创作者没有任何动机。对艺术来说,这才是最根本的。”
不是为了“卖个好价钱”而画,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掌声和赞誉,一切外在的因素都与此无关;仅仅因为“物不平则鸣”,为了自我的满足、内心的需要。因此表达的内容很真实,表达的方式很自由;而“真实”和“自由”,是艺术最本质的要素。
种植园女仆 Clementine Hunter 的画
英国人阿尔弗雷德·瓦里斯(Alfred Wallis),年轻时做过水手、渔夫和旧货店店主,唯独没和艺术打过交道。
1925年,在自己的妻子去世三年后,他开始画画。“为了有个陪伴”,当别人问他为什么画画,他这样回答。那一年,他70岁。
画的题材几乎都是帆船、海港、灯塔、小镇……就像他自己一生的概括。
这些“局外人画家”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原创性。许多学美术的人梦寐以求的“个人风格”这个东西,在他们身上几乎是浑然天成的,有些甚至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发展出一套令人惊叹的成熟体系。
比如谈到“原生艺术”就绕不开的阿道夫·渥夫利(Adolf Wölfli)。
正是因为看了他的作品,法国人 Jean Dubuffet 才注意到这个群体,并提出了“原生艺术”这个概念。
和很多“天才”相似,阿道夫有个悲惨童年。酗酒的父亲很早便抛弃了他们;之后亲人分离、母亲去世、生活困苦等一连串不幸造访了他,17岁时他开始出现精神异常(攻击性、幻觉);后半生一直都在精神病院度过。
可能是出于打发时间或其他什么原因,在精神病院里他开始搜集废纸,用偷来的铅笔在上面涂鸦;慢慢地,这些涂鸦越来越有秩序,呈现出固定的元素:建筑、鸟类、条纹、乐谱……和一个圆脸男子。
1908年到1912年,他创作了一个共45卷(包含1600张插图、总计超过25000页)的系列作品,取名为《从摇篮到坟墓》。
这是他想象中的自传,描述了一个孩子成为“骑士阿道夫”、“国王阿道夫”,以及“圣阿道夫”的故事,其中不乏他在国土游历、清点财富的画面。
就像蔡康永在博文中形容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精神疾病几乎伴随她一生)的那句话:
“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她从此寄居这面墙上,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
草间弥生和她的画
创作就像在和一种更高的精神力量交流,在这种交流中,他们找到了一种安放灵魂的方式,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所以你看,想让躁狂的精神障碍者安静下来,不止“加大药物剂量”这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艺术治疗也可以。不仅如此,艺术甚至还让他们找到了那个正常人都苦苦追寻不得的东西——“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小朋友画廊这个活动办得很好,哪怕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哪怕大多数人在这之后仍然过着自己的日子、与“自闭症”不会有任何交集。但这笔资金已经实实在在筹集成功了,它会帮助更多精神障碍者融入社会、实现价值。
为什么这么笃定?不怕这场活动是别有用心的炒作吗?
一来,对于知乎上有人说“这些画根本不可能出自自闭症患者之手”的所谓“无责任猜想”,这篇文章就是反击。伟大的艺术家是天生的,这些“局外人”是艺术家,只是不幸患了病,而已。
二来,还要花时间说说小朋友画廊背后的主办方WABC无障碍艺途。
我第一次知道“原生艺术”这个词,那时候还在书店工作,因为正好负责艺术区,所以能接触到一些相关的书。在2014年出版的《中国原生艺术手记》的P100-110页,记录了中国原生艺术主要推动者郭海平和WABC创办人苗世明之间的一次对话。
在这个活动刷屏之前,WABC作为一家“为智障以及精障人士提供免费的艺术潜能开发课程”的民办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已经运作了七八年。
真正在行动的人,做了一场公益活动,却被“键盘侠”们污名为“炒作”。是谁将善意变成了闹剧?
是发起者腾讯公益、WABC和爱佑未来慈善基金?是每一个在朋友圈转发还献出爱心的网友?是那些躲在电脑屏幕背后、发表“无责任猜想”的人?还是那些曾经打着“慈善”之名、行“欺骗”之实、让公众信任愈来愈脆弱的个人或机构?
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中这样写道:
“就是在座的诸君,料来也十之九愿有天才的产生罢,然而情形是这样,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
中国这片“泥土”,会长出“梵高”、“草间弥生”吗?
(来源:inskee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