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用筆墨拉近世界與中國的距離

text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題:用筆墨拉近世界與中國的距離

新華社記者

喻菲

周舟

他擅長畫雞,其畫寓意深刻,一幅畫就是一篇文章。

身材魁梧,蓄長髮的吳進良是徐悲鴻的再傳弟子,他創作的中國傳統水墨畫被國家領導人作為禮物送給了包括美國前總統布什、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元首及政要。

(小標題)中醫世家走出的畫家

1954年吳進良出生於山東泰安一個中醫世家,祖上曾做過御醫。吳進良的爺爺和父親精通繪畫和書法。受祖輩的熏陶,吳進良從小喜歡寫毛筆字、畫畫。

父母希望他繼承中醫,但他不喜歡。他說:“我就喜歡畫畫。”

吳進良幼時家境不富裕,買不起紙。他只能在舊報紙、舊書本上練習,常到文化館看畫展,憑腦子記畫,有時偷偷拿著小本描摹。一次雨後他去看展覽,破膠鞋陷在泥裏,用力一扯,鞋子裂得挂不住腳。他乾脆扔掉鞋子光著腳去看展覽,回家時腳凍僵了。

1974年吳進良當了兵。在緊張的訓練中,他沒有放下最初的夢想。別人休息時,他都在練畫。他為部隊辦黑板報,成為文藝骨幹,得到機會在專業美術學校、解放軍藝術學院及中央美院進修學習。

“我特別珍惜學習的機會,有時在夢中也在作畫,一個好的創意出來,醒來後不管是幾點,拿起筆就開始畫。”

吳進良的畫域寬廣,花草石木,梅蘭竹菊、湖泊山川、雞鳴鳥唱,無不鮮活靈動。80年代初,他就在海內外各種大展上獲獎。

1986年,外交部需要一位畫家從事對外繪畫教學工作,教授各國駐華外交官及家屬中國傳統繪畫和書法。當時要教外國使節畫畫需要通過嚴格的政審,在部隊中成長起來的吳進良入選。

(小標題)海峽兩岸翰墨傳情

2005年4月29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應邀到大陸訪問的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正式會談。這是時隔60年國共兩黨領導人歷史性會見。

會見前兩天,國臺辦通知吳進良和其他5位畫家,儘快創作書畫作品,送給連戰一行,沒有命題,最後由專家和領導人挑選一幅贈送連戰。

接到這個政治任務後,吳進良陷入了思索。他認為,水墨山水,松梅竹蘭,都難以表現兩岸同胞的血緣關係。

苦思冥想,靈感終於出現。他即刻投入創作,一畫9個小時,完成了《闔家歡大吉大利》。

畫面上方,紫藤繁茂,屈曲蜿蜒,花朵層疊。紫藤下,一群小雞在兩隻大雞的帶領下,在草叢中覓食嬉戲,旁邊一隻孤獨的小雞朝此觀望。

吳進良在畫上附上創意介紹:紫藤象徵中國這條巨龍的騰飛,又寓意著海峽兩岸人民同根、同族、同脈。而“雄雞”則寓意更深:中國版圖是一隻雄赳赳的公雞;2005年適逢雞年;“雞”象徵著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畫中,大雞代表祖國,圍繞在大雞周圍的八隻嬉戲的小雞,代表各族人民大團結。而旁邊一隻孤單的小雞,則象徵著寶島台灣,渴望祖國的懷抱,但還在觀望、猶豫。畫面上一共九隻小雞,有九九歸一之意。

最終,這幅畫以其獨具匠心的構思和深刻的寓意被選中贈予連戰。

2009年歲末,吳進良應邀去台灣訪問。連戰設宴款待這位畫家,並揮毫為他題寫了“翰墨傳神”四個大字。

(小標題)“拜雞為師”

吳進良有“京城雞王”的美譽。在他的筆下,不同的雞,神態各異,透著自信、誇張和愜意。

在他看來,雞是一種有品德的動物。“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雞的美德隱喻著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有著守禮守信、勤勞善良、友善的崇高品質,而中國的版圖類似雞的形狀。”

80年代初,他開始畫雞。他常去北京郊區的養雞場觀察寫生,雞場裏讓常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陣陣腥臭,他卻毫不在乎,一畫就是一天。

由於養雞場的雞是圈養的,少了活潑自然的天性,畫出的雞無精打采。於是,他又到農家院駐紮下來,觀察揣摩雞的各種瞬間,有的振翅欲飛,有的翹首瞭望,有的相互打鬥啄得彼此頭破血流。再後來他索性在郊區買了房子,養了幾百隻雞,以雞為友,“拜雞為師”。

(小標題)畫中有深意

吳進良在作畫的同時,不僅對世界局勢保持著敏銳的洞察力,還要正確解讀外交的態度,並把這種態度用傳統的書畫形式含蓄地表達出來。

要做到這一點,吳進良感到很大壓力。對於自己不滿意的作品,他總是撕掉或者付之一炬。“拿出去的作品自己滿意才行,有一點敗筆絕不拿出去。在畫黃河源頭的一幅畫時,我畫了38次才滿意。要把這個畫好,必須帶著感情,要把民族氣節畫出來,這很難。”

吳進良說,畫家不能只做畫匠,要用心去畫,用腦子去想,只有在修養、學識、眼界、胸懷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積累,才能畫出有分量、有創意的作品。

“一幅好畫不僅能讓人體會到美,更重要的是通過畫向人們傳達一種觀念,技法誰都可以練出來,但能詮釋道理的畫卻不是練出來的,需要生活的積累和歷練,只有對生活無比熱愛的人才能把藝術當成生命中最美的過程而感動別人。”

(小標題)用筆墨拉近世界與中國的距離

除了每月要向國家上交2至3幅作品外,吳進良另一項工作是教駐華外交官及家屬書法繪畫。他用畫筆影響了一大批外交使節和友好人士,拉近了世界與中國的距離。

吳進良的洋弟子上至國家政要下至三四歲的孩童,最長的跟他學習了十多年。

“外國人不太理解中國畫,他們沒有拿過毛筆,對水墨畫感到很神奇。他們看著我畫好像很容易,自己拿筆一畫,紙上就是一個大洞。”吳進良手把手地教,由於課程是用漢語講授,很多學生聽不懂繪畫用語。吳進良就邊講邊比劃,不停地鼓勵著學生。

儘管每週只有半天課,學生們學得很認真,很多人都成了吳進良的至交。法國人壟馬凱跟他學了十年,對書法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之後,他在中國開辦了一所國際學校,培養在華外國人子女,專門開設了中國書法繪畫課。

有位保加利亞女孩跟吳進良學習了13年,牡丹、小雞、蝦都畫得很好,回國的時候18歲,哭著不想走,說以後還要再來中國學習。很多跟吳進良學習過的大使回國後當了國家領導人、部長,他們也將中國文化帶回了自己的國家。

吳進良說:“我要通過藝術向世界遞出中國的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