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5月18日,一名外國遊客在倫敦奧運特許商品商店駐足。(新華社 孔卉 攝)
在倫敦南部的海邊城市布萊頓,大街上張貼著不少這樣的海報: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目光堅毅地邁步奔跑,而手裏則牢牢高擎著一支火炬冰激淩。這是布萊頓正在舉行的“邊緣藝術節的海報,這個以創意為主的藝術節顯然在借著火炬的形象打奧運的擦邊球。因為,隨著奧運聖火開始傳遞,英國全境再次掀起了一股奧運浪潮。
雖然真正的火炬到達布萊頓還要等到7月初,但正像海報所展示的那樣,這個小城早早就打起了奧運的主意。奧運帶來的商機是如此誘人——雲集展示的贊助商,蜂擁而至的遊客,都可以抽象為一張張飛舞的英鎊鈔票。尤其是此前英國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連續兩個季度下滑,當英國經濟再次陷入衰退的時候,奧運商機無疑成為很多地方翹首以盼的一針“經濟強心劑。
當然,在切分奧運商機蛋糕的時候,最大的一塊自然是歸奧運的舉辦城市倫敦所有。即使在奧運之前,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的國際媒體關注,都已經使倫敦受益頗多。至於其他城市,比如曼徹斯特等,也都能分到一小塊,不過就廣大英國的三線城市來說,就只剩下站著吆喝的份了。
而布萊頓卻對這種切分蛋糕的方式並不滿意,他們另辟蹊徑,盯上了另一個奧運細分市場:那些在奧運期間為了躲避大規模賽事給生活造成的不便而離開倫敦的“避運者。
雖說組織者將倫敦奧運會描述成“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盛會,但並不是人人都愛湊熱鬧。更何況由於行路難等具體問題,到時候奧運將成為每個人的噩夢。據倫敦交通局預計,奧運會期間,僅倫敦市,超出平時出行的次數每天可多達300萬次。只要看一眼倫敦交通當局給出的奧運期間倫敦地鐵、火車交通熱點清單,滿地圖的鮮紅色堵點,就會讓人心生“勝利大逃亡之意。
據調查,有130萬人計劃在奧運期間離開倫敦,其中大約10%的倫敦人為了躲開奧運會,特意更改了原定的旅行日期。而這些人正是布萊頓的目標客戶。在布萊頓旅遊局的市場經理約翰·卡米歇爾看來,既然有大批的倫敦人為了避開近百萬海外遊客而出行,那他們正好成為布萊頓的遊客。
“這裡距離倫敦只有一小時的車程,有陽光和海灘,而且還很安靜,正是躲避奧運的最佳選擇。他說。
其實作為在英國小有名氣的休假城市,布萊頓確實有著不錯的接待能力。那裏的酒店、餐館等,都盼望著奧運的到來。因為4月創歷史紀錄的降雨,以及5月近百年來最寒冷的天氣,已經大大影響了這些行業的生意,他們都寄希望於在7、8月的奧運期間能夠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不過,一旦奧運期間真有大批來自倫敦的“避運者來到布萊頓,會不會破壞了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小城的寧靜,從而使不少本地人也不得不出行“避運呢?
這似乎不在眼睜睜盯著奧運蛋糕的人的考量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