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日本人感覺不幸福心裡有“三苦”

text

【亞太日報訊】日本華文與世界大多數國家相比,日本有著相對安全的食品環境、放心的社會治安,完善的福利保障,按理說老百姓即使有些抱怨,總體感受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可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絕大多數日本國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

最近,日本、印度和印尼三國調查機構聯合實施的一項輿論調查顯示,日本國民感到“幸福和自信”的比例僅有2成,遠遠低於其他兩國高於6成的幸福感和自信度。

對於如此低下的幸福信心指數,日本網友反應不一。有人說是因為民族性格,日本人內斂的作風催生了過於悲觀的人生幸福感。還有人拿出“地理決定論”,認為獨特的島國文化和自然環境,讓日本人看重現實超過未來,危機感大於憧憬感。更有甚者,面對日本被兩個發展中國家甩出幾條街的“幸福感”,不滿地說,這個由“日本言論NPO”機構實施的調查,結果本身就“坑爹”,可信度不高。

然而,不容否認的是,近年來的種種跡象都表明,日趨悲觀的日本人正在增多是無可否認的事實。而上述調查無疑是一面鏡子,某些“愛國者”的過激反應,恰恰折射出該問題生生刺中了日本人的痛點。

第一,社會沒有人。隨著少子化、超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劇,“談人色變”幾乎成了日本社會的一大共同點。俗話說,人丁興旺方可家族昌盛。要說日本最缺啥,那非“人”莫屬。無論是家庭,還是企業職場、工地車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缺人!缺人!缺人!巧合的是,上述調查中,將“少子化、老齡化問題加劇難有良策”作為悲觀理由之一的日本人達到84.7%,高居榜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機器人完全替代人類不是一時半會的事,現在的人類社會如果沒了人,還談什麼未來。沒有未來的國家、社會、家庭,老百姓又如何能感覺到幸福。

第二,口袋沒有“錢”。安倍再次改組內閣以來,依舊將“安倍經濟學”視為王牌,但是唱高調並不代表有高效。日本剛剛出爐的第二季度GDP數據中,個人消費、國內投資等,翻箱倒櫃也找不出一個讓人開心的數字。萎靡不振,已經是20多年來國家經濟和國民生活的關鍵字。此外,隨著安倍政治劍走偏鋒,政府對安保、防衛投入越來越大的財力和物力,卻在民生領域不肯“拔毛”。囊中羞澀,還沒有半點鼓起來的希望,日本民眾怎麼快樂得起來!

第三,政府沒有“用”。長期以來,日本自詡為傲嬌的民主國家,但現實又是怎樣呢?調查顯示,認可本國民主主義發揮作用的日本人還不到一半。究其理由,“政治家選舉只為追求自身政治利益,而非嚴肅對待政治課題”居首位,高達60.2%,“政黨對競選公約出爾反爾,對選民意見視而不見”也占45.3%。此外,對政黨持有期待感的受訪者比重僅有15.5%,和印尼的58.3%及印度的85.9%形成鮮明對比。政治漸成政客追名逐利的工具,加之近年頻發的貪腐醜聞等,讓日本政客無用、無信形象深入民心。看來看去,籃子裡就沒有好的,只能從爛蘋果中挑一個不太爛的,這樣的現狀豈能讓日本民眾感到幸福。

其實,那些曾經輝煌燦爛的“神話”,對於迷走中的當今日本而言,已經漸成歷史。現在的日本社會守著以前積攢下來的老本,恐怕也是吃不了多久,再加上不知柴米油鹽的“當家人”左一折騰右一折騰,日本老百姓真是“寶寶心裡苦寶寶說不出”。(日本新華僑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