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 楊慶婉)深港通啟動已箭在弦上,各大券商積極備戰,吹響進軍號角。
證券時報記者經多方調查瞭解到,國信證券自8月15日起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17日還召開了內部動員會,討論深港通與滬港通業務的異同,為後續技術系統建設、方案制度的制定建立基礎。
財通證券則將原本負責滬港通的團隊,定位為專門對接港股服務的團隊,這十幾人團隊包括了合規、內控、IT、經紀等業務代表,同時與香港子公司加強兩地互動推介。
系統測試方面因有滬港通作為先例,多家券商表示不存在技術障礙,重點是要根據深港兩市的交易特點做好預案,以及在組織架構上做足準備。
技術系統不存障礙
深港通如期推進,各家券商已進入備戰狀態。由於可在滬港通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和磨合,多家券商表示,技術上沒有障礙。
中部一家券商表示,其前期和技術供應商恒生電子有過多次磋商,並針對滬港通和深港通的差異,比如交易細節、託管制度等差別進行調整,技術儲備已經非常充分。
“雖然深港通取消了總額限制,不同於滬港通,但兩地交易從技術層面已相當熟練,目前雖未正式測試,但只需等待深交所的配套措施就可啟動。”財通證券一位財富管理負責人表示。
據瞭解,部分券商早在籌備滬港通時就有過港股的研究和服務團隊。以財通證券為例,其此前為滬港通成立了專門對接港股服務的團隊,約10餘人的規模。此次備戰深港通,無須在架構上重新塑造,只要依據業務特點做出細節上的調整即可。
在投資者適當性方面,也因有了滬港通的鋪墊,使券商在投資者教育方面並不十分費力。
不過,值得強調的是,深港通每日額度與滬港通現行標準一致,即深股通每日額度13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元人民幣,但深港通不再設總額度限制。這意味著,大陸投資者直接開通港股帳戶會受到外匯結算額度的限制,而通過深港通則投資規模可以放大,滿足投資者境外投資的需求。
國信成立專項小組
在備戰深港通的多家券商中,地處深圳的國信證券對深港通業務尤為重視。
8月15日,國信證券先是在內部發文,成立了以總裁嶽克勝為首的領導小組,以及各業務部門負責人代表組成的工作小組。昨日,國信又召開了內部動員會,討論深港通與滬港通業務的異同,為後續技術系統建設、方案制度的制定打下基礎。
據瞭解,領導小組直接由總裁任組長,共有包括副總裁廖亞濱等在內的9位成員,將對深港通業務的重大事項進行審議和決策。工作小組則由來自經紀事業部、資訊技術部、電子商務部、風險監管、合規管理、資金財務部、清算託管部、經濟研究所、國信證券(香港)金融控股公司等部門及分公司的業務代表組成,共計24人。
記者獲悉,國信證券的深港通帳戶系統、集中交易系統、週邊介面、清算等關鍵系統已基本完成開發。同時,國信證券還參與並完成了深交所組織的深港通業務聯網測試,主要測試內容為深港通交易、深港通清算、深港通公司行為、深港通行情揭示等。
至於客戶適當性及投資者教育的相關流程,券商正等待交易所、結算公司公佈實施細則後再做進一步修訂。
中資在港券商兩地聯動
據瞭解,國內多家券商在香港都設有子公司,中信、海通、國泰君安、東方、國信、財通、中銀國際等券商早已在香港市場進行佈局,目前已開始兩地聯動,為深港通業務進行推介。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市場的證券交易傭金一直以來高於內地,平均傭金在2.5%。左右,而內地交易傭金早已遠低於1%。。一家中型券商人士表示,未來券商為了發展深港通等業務,不排除會降低香港的交易成本。
在兩地互動中,券商還需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交易制度及風險偏好的不同。
中信證券策略團隊表示,A/H股折差價關鍵的因素不在於不同市場的金融環境和利率水準,而在於風險偏好。不同的市場風險偏好源於投資者的群體特徵,港股投資者對股票的定價判斷更接近全球的定價體系,對標其他市場類似公司估值;而內地投資者多對標內地相似標的。
兩地金融市場開放後,預計投資者結構不會產生跳躍式變化,所以短期內難以改變A/H股溢價現狀。互聯互通後,兩地的金融開放融合所帶來的投資機會,並非來自套利兩地折溢價差,而是來自於彌合風險溢價,即兩地投資者偏好差。